泡读  泡读美文  泡读学习

大学毕业实习日记 篇1

  刚来的那天下午,我忙着安顿自己的东西。第二天到办公室里才好好地了解了一下附近的环境。这是处于江边的一条小街上,来往的车辆络绎不绝。这个地方的街道有些旧,但从对面的物流公司和自来水公司可以看得出这儿在镇上算是某种程度的经济中心地带。根据公司的要求,所有的销售处都要有统一的门店设计版式,包括两块大型店牌、文化展览kt板、样品展区等,指定的颜色和规格。后来我走的时候,公司装上玻璃大门,铁闸门还要刷上中化蓝―我第一次知道那种蓝色在公司被作中化蓝,好一种带有感情的名字。通过这些细节感受到中化化肥追求标准化的企业文化。

  小池销售处的办公室里有几台电脑,几个员工在不停地忙碌着,后面有一个资料室。公司里时不时有电话响起,或是从分公司来的指令,或是客户来电话要提货。客户从上门缴款到提货,基本上半个小时之内可以完全解决。公司几年前在这里成立了销售处,已经有了一批比较稳定的客户。无纸化办公的一个特点是,在整个公司里面能见到文字材料很少。我刚去,高老师给了我一本《中化化肥货权管理条例》,三天之后我便读完了,对整个公司的货源申请和货物管理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他们再没有给我其他的资料,我自己去翻看了陈列在办公室内的一些规章制度和文件,其中包括《业务员工作手册》等,明白了相关岗位的职责和任务。我是作为销售实习生来学习的,理应多看一些关于销售业务方面的.文件。有一些书籍上面印有此书涉及商业秘密不可供外人翻阅之类的字样,但是既然放在显眼的位置上,针对我这样的实习生来说,应该不算是什么秘密,果然经理也同意我去翻阅。通过主动的浏览和查阅,我看了不少有关公司的资料。

  相信很多在大型企业实习的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公司没有分配专门的工作给实习生来承担,甚至通常说的导师也不会主动过来手把手地教我们来做什么。这样的情况下,我并没有因此而无所事事。相反,我自己去看了很多文件,然后就不懂的问题向其他员工请教。这样我就了解了很多情况,如果我不自己去发现可能什么也不会了解。通过几天的实习后,我给自己定下了两条原则:一是“三多”,即多看、多听、多想;二是每天为公司多做一点事情。在后来的实习过程中,我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生活中的交往过程中,我都是采取了多听、多看的做法,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去理解他的立场,从而去分析他的想法。在办公室里,看那些员工怎么跟分公司和客户沟通,如何与同事交流。听他们打电话,判断对方的话语和他们的应答,这样的机会是很珍贵的。去年我在武汉绿线做业务员时一直都是自己去打电话,今年则可以看人家怎么去使用电话,思虑自己的得失之处。我本来不太喜欢讲话,又是初来乍到,对环境不熟悉,所以在办公室里基本上扮演听众的角色。合适的话题我偶尔插一些话,对大部分的情况缺乏深入了解,所以是聆听为多。还有一种情形,如果公司里不忙的时候,永远不会有人安排你去做什么。可能办公室里连个固定的空座位都没有,实习生常常是个很尴尬的角色,无聊的感觉非常强烈。我实习的地方也是这样,但是我每天起床之后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今天能为公司做什么,是打扫卫生、接电话,还是帮其他员工整理文档?我一般提前都有准备,想好了再去做。办公室不大,几个员工都在显得时很拥挤,因而我也没有总是待在里面。

大学毕业实习日记 篇2

  20xx年x月x日的教师实习,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状况百出。

  本来以为一个上午的课程,应该很容易就过去了,结果,语文早读的时候,指导老师见面就问我昨天的作文成绩改出来了没有,我一下子愣住了,忐忑地说还没,只改了一半。“你太慢了!”老师责备。她说今天她就要把作文分数补充到试卷上,然后让学生家长可以知道他们的考试成绩。老师,你昨天可不是这样说的,我百口莫辩。后来她就让我在第一节课就把收上来的语文练习册改完再发放给学生,因为他们中午还要把这本书拿回家完成作业。

  然后,我慌张地捧着那摞高高的练习册回到办公室,连早餐也不去吃了,先把剩下的考试作文快速改完,然后再改练习册,幸好队友在旁边刚好有空,于是就请她帮忙一起改,终于在第一节课下课前改完了。一下课我就跑去找老师想登记作文分数,结果老师在班上拖堂了,后来终于下课,说明情况后老师就说试卷已经发给学生了,让我收上来登记作文分数。我马上跑回班上让组长把试卷收起来,还没登记几个人就上课了,这时指导老师过来问登记完没有,听说没有,就质问:“你怎么又把试卷收上来了,我一会还要讲评呢,马上发下去!”我更慌乱了,又让科代表把试卷发下去。这时想起早上说好要给队友买早餐的,我自己没吃,但总不能让别人也饿着,但我接下来要听课,就只好把饭卡给了另一个队友让她帮忙联系,匆匆忙忙进课室了。

  谁知道更糟糕的事还在后面,老师讲评试卷时,全班同学反映他们有一道题被改错了,场面非常尴尬――这时我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天知道我怎么就把那道题改错了。一堂课提心吊胆地听下去,后面虽然还有一点小问题,主要是老师给学生讲评时和给我们的指示有点出入,但都不严重,总算安然度过。下课后老师让我直接在全班同学面前念出我给他们打的作文分数(按老师要求,分数打得很低),我深怕学生情绪激动,很忐忑地照做了。后来学生都围过来,各种提问。还有学生说:“老师,你有没有按标准改的?”我无地自容。

  总之,20xx年x月x日的教师实习,让我特别的尴尬,我要总结今天的教训,在接下来的教师实习中好好表现,给自己加油。

大学毕业实习日记 篇3

   (一)

  xxxx年4月15日 星期一 晴

  下午,我到村民代表xxxx家走访。xxxx现年63岁,妻子xxxx61岁,老两口开着小卖部,是个低保户,两个儿子都已成家,在县城居住。当我说明民情走访的来意后,他热情地给我倒了碗水,坐在床上跟我来了个竹筒倒豆子。

  “现在的政策真好,你又来看我这个普通的农民,我很高兴,说明党时刻惦记着我们,我有啥说啥。”他接过我手中的走访提纲,看了看说“我家收入吧,就是种了3亩地,其中2亩玉茭,半亩土豆,半亩黄芩。药材挣钱多,就是累点,光地的收入一年能有三千多块。开着这个门市部,村里人不多,咱价钱也不贵,就为给村民图个方便,一年也就挣个一两千,还有自己的低保金,够俺两口子花了”。

  “对支村两委的意见吧,去年公社派来的董支书能力强,不但接通了自来水,硬化了村里的圪圪廊廊,还新修了支部室,办成了多年村里想干干不成的事;今年又号召大家种药材,还补贴种苗款,老百姓很高兴;咱村委主任也实在,整天为村里的事情忙忙碌碌,起早贪黑,支村两委很团结,我没啥说的。”

  “困难吧,咱实话实说,还真有,就是看病买药不方便。咱村上没有卫生所,看病买药还得去八渠村。像我们这些老年人,去卫生所像进了超市,乱七八糟的感冒下火药买了一大堆,回来有病就凭经验随便喝点什么对凑着,实在不行了再给儿子打电话。我们都这样,村里的孤寡老人就更困难了,万一有个急病,还真是难呀!假如村里有个卫生所,有个医生多好啊!”

  李伯伯的梦,也是全体侯庄人民的梦。我坚信,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加上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李伯伯的梦一定会实现的。

   (二)

  xxxx年4月16日 星期二 晴

  按照计划,今天到李德明家走访。他是一个特勤快的老人,65岁了,身体特硬朗,就是因长年累月的劳作,肤色黑黝黝的,额头上有深深的皱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我到了他家时,老人家准备下地劳作。我说明来意后,他热情地叫我快坐下,然后我们开始了闲聊。交谈中得知,他家原来有三间老房子,儿子结婚时又修建了五间供孩子住。三间老房因年久失修,三年前严重塌陷,他们现借住在村里被闲置的教室里。除了两张

  床,一个老柜和平柜,两张椅子,家里最值钱的数那台14英寸的电视了。老奶奶热情地倒了一碗水放在了桌子上。老爷爷说,他家有6口人,儿子和儿媳在扬州制鞋厂打工,去了两年多了,过年时也不回来。两个孙女都在县城上学,礼拜天就去他姨家,一个月才回来一次。家里只剩下他和老伴两个。农闲时他也跟着村里人到邻近打几天零工。听到这里我心里发酸,都六十多的人了,为了生活不得不出去打工。当我问他种地有多少收入时,他说种地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除去投资也就落6千块钱吧,够家里的开支。那家里最大困难是什么呢?我问道。“我家情况你也看到了,很想积攒点钱把自家房子维修一下,可是儿子不在身边,缺少人手,我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他说道。那你对村上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呢?“希望有就业门路,儿子就不用到外地打工了。”他说道。随后聊了几句,为了不耽误人家去地,我就告别返回了。回来的路上,我想我能做到的就是和村干部商量一下,看看是否符合危房改造政策,把他家的房子改造了,让两位老人搬回去住。

  维修房子、让儿子就近就业是他的期盼。明天继续走访,加油。

   (三)

  xxxx年5月13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我到王四珍家走访。王大爷80岁了,经常在家的就他和老伴。三个儿子都成家了分开单过。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在村上,平时需要帮忙就叫他们招呼一下。家有六口人,他们老两口跟着小儿子过。小儿子在河南煤矿打工,一家四口常年在外住,只是过年才回来团聚。交谈中得知,家里种了2亩地,从种到收都由大儿子帮忙。他因腿疼,出门拄着棍子。他是低保户,一年可以领到差不多2000元的低保金,我问他家里有啥困难吗?他说现在党的政策好,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都有,孩子们都挺孝顺,健健康康活着,就是我的心愿。

   (四)

  xxxx年5月25日 星期五 晴

  到今天为止,我的民情入户走访已进行一段时间了。通过走访,我越来越觉得这项工作很有意义;村民用他们的朴实、乐观感染着我,而我通过走访也对村民的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

  今天上午,我到杨存富家走访,在一家屋后正好遇到他在那儿乘凉。我和他拉起了家常。

  杨存富今年68岁,家里有三口人,他本人患有半身不遂,走路拄着拐仗。妻子李苏英今年64岁,因患糖尿病,常年吃药维持。儿子军红35岁,在家务农,农闲时外出打零工。家里种有5亩地,去年收成好,收入有7000元。

  我问他家里最大的困难时,他苦笑了一下,说家里两个病人,每年吃药支出是一项大开支,地由儿子种,产量也不高。况且儿子也没成家,让人很操心。

  我问他对村我问他对村干部如何看待,有什么要求时,他说现在村干部很负责,村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很支持他们的工作。是呀,我到村里当村干部已经四年了。原先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村里各方面排名在后,村民们的怨气也挺大。自去年换届后,自来水接通了,道路硬化了,支部活动室建起来了,到处都能听到村民对干部的赞扬之声。只要干部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我们就不求别的了,看来,只要干部为民办实事,就一定能得到群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