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读  泡读美文  泡读学习

有关腊八节日记

有关腊八节的日记1

  星期天一大早,我看见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我连忙跑进厨房里问:“妈妈你在做什么?”妈妈说:“我在剥蒜,准备做腊八醋。”我说:“我能帮您吗?”妈妈说:“好啊!”我们先把蒜掰开,拿出蒜瓣儿,再把蒜皮剥干净,然后把它们放进水里洗一洗。我问妈妈现在可以倒醋了吗?妈妈说:“不行,要把蒜晾干后再倒醋。”等上两三个星期我们在吃饺子的时候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腊八醋了!

有关腊八节的日记2

  耶!我今天收获三张奖状,一张是语文综合知识与能力竞赛的二等奖。虽然王乐之、叶钦得了一等奖,但我觉得还是不错不错。接下来就是我《梦仙子》《张x文面面观》的发表奖状。耶!又有两次拍照机会。可是,我的“x”与《梦仙子》发表的那张奖状上的班级打错了。真是可恶!然后是数学期末综合检测题100分,全班只有我和吴笨笨哦!最后是昨天的五上期末复习题也达到了妈妈的期望――100分!

  今天腊八节,真是五喜临门啊!今儿个真高兴,今儿个真高兴!

有关腊八节的日记3

  马上就是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腊八节在中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一定要喝腊八粥

  晚上,爸爸用红枣、莲子、红豆、花生、黑豆、麦仁、百合、香米等八种材料熬了一锅香喷喷的腊八粥。

  妈妈把粥盛好,放在餐桌上。我用汤勺轻轻地在碗里划了几下,好让它凉的快一些。然后,舀了一勺放进嘴里。粥熬得烂烂的,放在嘴里很快就融化了。我对爸爸说:“爸爸,你熬得腊八粥可真好喝啊。”爸爸说:“你喝下了这碗腊八粥,就会幸福吉祥的。”听了爸爸说的这些话,我感觉特别幸福。

有关腊八节的日记4

  今天早上,妈妈送我去上学。我们走到震元堂门口时,看见有很多人排着队。我问妈妈:“他们在干嘛?”妈妈说:“噢,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我们说的腊八节。这里免费赠送腊八粥给路人吃。”虽然我还是不清楚为什么今天要吃腊八粥,但我看见那些叔叔阿姨们那么忙,脸上还露着笑容,这一定是一件好事!就像奶奶经常说的,社会上有好多好人好事,大家要学做好人,多做好事,积善积德!

有关腊八节的日记5

  今天是腊八节,而在郊区开会的妈妈在不停地忙。晚上,妈妈给爸爸发了条短信,内容是“今天晚上我回去看你们,给我做点儿好吃的。”但是,由于爸爸不认真,读成了“今天晚上我回家看你们,我给你们做点好吃的”看完后,爸爸很奇怪,一般都是爸爸做饭,,妈妈怎么想起来做了呢?因此,我和爸爸一直等,等到九点多的时候,妈妈回来了,妈妈问爸爸:“晚上做什么好吃的啦?”爸爸说:“等你做呢。”妈妈说:“我不是让你做嘛?”爸爸把短信调出来,仔细读了一遍,说:“哎呦,我给读反了。”最后,我们每人吃一袋方便面,我说:“咱们吃的是腊八面!”

有关腊八节的日记6

  今天一大早去学校的路上,就看到震元堂门口排着长队,有很多老大爷,老大娘冒着雨等待着腊八粥,呀原来今天是腊八节,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在那一天,老百姓就会吃腊八粥等传统的食品来庆祝,这种习俗在我国过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人们会到比较有名的庙宇拜神,以驱邪避鬼,求家人一年的平安。

有关腊八节的日记7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发现,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种的杂粮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几粒米。姑娘向来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搜罗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很快苏醒过来,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每到这一天,寺庙里的僧众将募化来的斋粮煮成稀饭,来供奉神佛,将佛粥供过之后,再分给穷人食用。后来,腊八粥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腊八粥作为民间的吉祥食品相互赠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丰收以及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腊月初八,妈妈都会给全家人熬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没有太多的东西用于做粥的配料,可是妈妈却总会想尽办法给我们做上热腾腾的腊八粥。妈妈把事先煮熟的红豆、绿豆、花生和淘净的大米、小米、黏米、芝麻一起倒入大锅中,盖上锅盖,在灶里架好火。待开锅后,妈妈隔一段时间用饭勺搅几下,防止粘锅,随着锅里咕嘟咕嘟冒起的泡泡,腊八粥的香味顿时溢满了整个土屋。

  手捧着盛满香喷喷腊八粥的大碗,心里感觉幸福极了。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甜甜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觉让我爱不释手。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暖和温馨,给全家人平添了一种过新年前的节日气氛。那时我只是觉得腊八粥好吃,而没有想得太多,直到之后离开了家,才越发感受到这其中承载着妈妈太多的辛劳,太多对子女的美好祝愿。

有关腊八节的日记8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因为进了腊月门,天气也就真正的到了“数九寒天”了,所以,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饭,“沾沾下巴”。

  腊八节,在我国历也算得上是悠久绵长了,各地的习俗不同,过法也就不同,饮食的差异也很大。但是,它的受重视程度可不比其他的传统节日差。因为过了腊八,就离过年不远,年味也就越来越浓了。

有关腊八节的日记9

  1月17日又是一个人尽皆知的日子――腊八节。

  在这一天家家都要吃腊八粥,今年也不例外。 妈妈也准备去灵隐寺领取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以保家人身体健康,于是天还没亮就出门了。到了灵隐寺看到的是云雾缭绕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接着往前走便到了师傅们早教的大堂他们每一个人都十分投入好像注入进了自己的灵魂。终于发放腊八粥的时间到了,住持说了腊八节的来源。你们一定想知道对吗,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据载,中国有的寺院在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金本盂,到处沿街(途)化缘,将收集的米、粟、枣、麻、果仁等材料造成腊八粥,分发给民众,吃了据说会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人们叫它做”佛粥”。南宋陆游有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而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一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寺僧每日把化缘得来的剩饭曝干,积一年到腊月初八煮粥,供信众享用,称为”福寿粥”。怎么样听完了这个故事就到了抢粥时间。妈妈反应十分灵敏,一听到拿卷领粥就冲进了礼堂成为了”冠军”。此刻妈妈并没有停歇,而是如装了风火轮一样飞到了领粥处,拿起第一碗粥就好像得到了胜利的果实一般骄傲地举起捧着粥的手。紧接着就迫不及待的赶回来跟我们一起分享,于是我喝到了香喷喷的腊八粥。

  又就是一年腊八节,我过得真开心!

有关腊八节的日记10

  偶然想起来今天已经是腊月初三,快过新年了。过新年是中国人传统的节日,每到这时候,好像天地气息到处都不一样了似的,连人也似乎换了个新的。而这过新年的年味儿则是一系列的小节日给慢慢烘出来的。这第一个节日就是腊八。

  从先秦时起腊日已被当作一个节日来过了,但当时腊日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直到南北朝时,腊日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从此人们在这一天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并祈求丰收。

  在历史上,每年的腊日天子们都要向天祈福,并且大宰牲口,举办“腊”这种祭典,以求神灵、祖先保佑,取得来年丰收。“腊鼓鸣,春草生”是汉代流传的民谚,它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在腊日敲鼓驱疫,迎接新春的仪式和情景。而到了现在,过腊八马上让人想起来的一件事可能就是喝腊八粥了。

  腊八粥顾名思义,是要凑够八样的,红枣、花生、核桃仁等等不一而足,随心所欲。有些像平常喝的八宝粥。到了腊八前一天,家家的主妇就开始准备了,在街头巷尾碰巧见了,不妨站一会儿交流一下你是哪八样,我是哪八样。总有人忽然的惊叫一声:哦,我忘了!然后匆匆的忙活去了,其他人便站在当地大声笑起来。腊八这天早上,家家户户飘着浓浓的粥香,喝完了粥的小学生一直讨论到上课仍争执不休到底谁家的粥更好喝。

  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有很多种传说,其中以来源于佛教的说法较多,一说传为佛教徒仿牧女供养世尊乳糜之典故,而于腊月初八日用米及果物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一说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佛诞日,诸大寺作法佛会,煮果品、五谷等物为粥,寺院以此粥供佛后多馈赠信徒,以邀佛佑。其后,此风气渐传至民间,成为我国民间风俗之一。不过,我老家却有一个和这毫不相干的传说,倒也有趣。讲的是很久以前,一个非常不仔细(方言:其意为很奢侈)的富人整天花天酒地,一年一年的,花钱就象流水。这一年到了快过新年的时候了,我想就是腊月初八日吧,才忽然发现所有的家产都已经花完了,甚至连吃的也没有了,饥饿之下只好把家里所有的装粮食的缸底儿给清了清,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刚好凑了八样,就熬了一锅粥,这锅粥真是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最终这个人还是饥饿而死。为警示后人,所以家家到了这一天都要熬腊八粥吃,以示珍惜粮食和财富之意,也有过日子要思量,别钻过头不顾屁股之意。

  小时候每年喝腊八粥妈妈都会讲这个故事,然后说:“其实也就是快过新年了,让人家儿都把缸底儿的剩粮食清清,打扫干净,利利索索的过个年。”妈妈对什么事的分析总是一针见血的,我想也许真的是这个意思吧。那就让我们别忘了清清自己的粮食缸,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过个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