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读  泡读美文  泡读学习

人之初教学反思

  《人之初》是一篇韵文,学生读来朗朗上口,有的已经熟能成诵。。下面我们来看看《人之初》教学反思,仅供大家参考!

  《人之初》教学反思1

  《人之初》选自《三字经》,是学生们在幼儿园时就已经熟读成诵的内容,如何让他们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是我备课时思考的重点。比较有效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内容的拓展。教学导入时,我加入了一些《三字经》的介绍,让学生们对传统国学多一些了解。课堂结尾处,我出示了关于“孟母三迁”和“孔融让梨”的相关句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字经》除了含有丰富的知识,还有有趣的故事,激发他们课后阅读的兴趣

  第二是文本的理解,我想,逐字逐句地讲解肯定会让学生感觉乏味,所以,课堂上,我鼓励孩子们先说,其他孩子补充修正,最后我再说。课堂上,孩子们的碰撞还是蛮有趣的。比如“苟不教,性乃迁”,真有孩子以为是小狗不叫,然后看到字又觉得纳闷,是轻松的氛围,让他有勇气提出了心中的想法。还有“幼不学,老何为?”班里古诗大王郝尚悦脱口而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其他孩子理解这句也容易多了。

  《人之初》教学反思2

  本课所学内容是《三字经》的一部分,主要是从教育和学习两个方面来讲的。

  本文内容虽然读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理解起来较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课伊始,我播放了生动活泼的舞蹈视频和朗读视频,通过直观的感受,学生们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氛围中。

  不足之处:讲解的过程中还是没有避免讲解过细,孩子不理解的情况。

  改进措施:要在讲解课文时,有取舍。

  《人之初》教学反思3

  反思教学,觉得自己做的不错的地方:

  1、本课虽然是识字课,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但是由于本课内容节选自《三字经》这一经典的儿童启蒙读本,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多介绍了一些有关《三字经》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对传统国学的兴趣。比如,上课伊始,出示《三字经》的书籍图片,通过生动有趣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三字经》的学习兴趣。

  2、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在课文学习结束时又出示《三字经》中关于“孟母三迁”和“孔融让梨”的句子,通过拓展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三字经》丰富的知识和有趣的故事,自然激发了学生阅读《三字经》的兴趣。

  3、本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扎实地识字学词、训练朗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传统国学的兴趣,在学生心中播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这对学生来说,甚至是比学会字词更重要的收获。

  还有一些不足:

  1、关注面没有完全面向全体,有很多孩子只是听明白了句子的含义,但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来说就说不出来了。

  2、时间分配上还有待严谨一些,分析文本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可是字词学习上疏忽了。对于一年级来说,字词的学习还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