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读  泡读美文  泡读学习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冬至的作文400字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冬至的作文400字 篇1

  今年的冬至终于到了,我们大家忙了起来:奶奶爸爸、我负责搓汤圆,爷爷、妈妈大伯、二伯一起去超市买料。

  奶奶拿来挫汤圆的糯米粉,放在中间一齐搓,我迅速抓起一团,认真地左搓右搓,搓完马上放在盘子里。结果奶奶、爸爸都笑了,我也笑了:原来,我把汤圆搓得那边凸起来,这边凹下去。高的像山脉、高原;平的像麦田;矮的像海洋;整个看起来像个地球。怪不得大家不约而同地笑了。

  再看爸爸,不紧不慢地搓着,看似很慢,其实很快,而且很圆。我自愧不如:爸爸搓得比我快,比我圆。爸爸好象知道了什么,对我说:“想超过我,再搓一百年吧!”我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可地上连蚂蚁洞都没有。

  看看奶奶吧,那才是真正的老手:一手搓三个!我一个未搓好,她已经搓了十五个了!我正在想,她又搓了三个,加起来十八个了!虽然没像爸爸那么圆,但也正常的,比我好很多。惨了,我怎么比谁都不会搓……

  料买回来了,大伯母、二伯母从楼上下来了,和大伯、二伯一齐煮。可惜两个在厦门读中学的姐姐没回来。

  开始吃了,我们比赛谁吃得快、多。我一马当先,迅速夹起来,往嘴里塞,完全不顾形象,狼吞虎咽;奶奶落后了,吃得最慢,毕竟老了嘛;大伯从容不迫,一口接一口,却跟我同速,和狼吞虎咽的我简直是鲜明的对比;大、二伯母若无其事地吃,很慢。我正暗自得意,所以慢吃细咬,没想到她们加速,狼吞虎咽。我“吓”得赶快吃,把将赢的大伯扔在了后面;二伯不紧不慢,吃得却很快,硬是把第一的我推了下去;最好笑的是爸爸:一口未吃。奶奶打趣说:“他今年要长矮了。”我们大笑一阵,爸爸说:“耶、耶,我倒数第一!”我们捧腹大笑,肚子痛死了。

  今年的冬至真有趣,明年的冬至快到吧!

冬至的作文400字 篇2

  今天是冬至,一放学,我就三步并作两步飞奔到家里。我看见妈妈和阿姨正在火锅旁边撮汤圆,我也过去帮忙撮。汤圆撮好了,妈妈把撮好的汤圆到进锅里炸。过了一会儿,一盘香酥可口的“空心炸汤圆”就“新鲜出炉”了。我一闻到汤圆那香喷喷的味道就垂涎三尺,立刻夹了一粒放进嘴里。突然,我“哇”地叫了一声。“怎么了?”妈妈连忙问道。我伸出烫得发红的舌头给妈妈看,妈妈才明白过来,心疼地说:“小心点,别再烫着了!”

  这时,火锅开了。阿姨把肉丸和羊肉放进锅里。不一会儿,羊肉熟了,阿姨帮我捞出羊肉,我立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一眨眼的工夫,一碗羊肉被我吃个精光。妈妈还怕我吃不饱,又给我捞了一大碗肉丸。我不顾三七二十一,捧起碗就吃。阿姨看到我这副狼吞虎咽的模样,便开玩笑说:“我的小馋猫,吃慢点,当心噎着。”我回答说:“猫的喉咙大,整条大鱼都能吞下,哪会噎着呀。”阿姨听了我的这番话,哈哈大笑起来,妈妈也被我给逗乐了……

  晚上,在温柔的月光下,我们一家人坐在阳台上聊天、讲着笑话,齐乐融融……

  快乐的冬至节作文3

  今天是冬至,我和爷爷、奶奶一起搓汤圆,先烧开水,再把烧完的开水倒进装水的碗里,然后等到开水微凉,再把水倒进装糯米粉碗里,最后搓成圆形就可以开煮了,一碗碗香喷喷的汤圆看了就流口水。

  刚一出锅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餐桌旁大口大口地吃起汤圆来,一碗又一碗把我的小肚皮都吃得圆滚滚的,我撑着大大的肚皮坐在沙发上感叹到:“汤圆真好吃呀!吃了汤圆我又长了一岁了。”

冬至的作文400字 篇3

  冬至这天,景华小学六(3)班的同学们热情高涨,每个人脸上洋溢出欢快、兴奋的笑容,我们赢得了“正己”班的称号,随之盼来了快乐的班级活动――包饺子

  活动一开始,同学们利索地卷起袖子,戴上手套,还真像小厨师模样呢!瞧:第一组同学们一手托着饺子皮,一手拿着筷子熟练地夹着芹菜肉馅,放在饺子皮上,用手轻轻地捏着,一只饺子形成了。可是怎么也立不起来,有的饺子馅多饱满,像一个挺着啤酒肚的大将军,昂首挺胸,真有趣;有的馅儿少了,像个营养不良的小孩,驼着背,似泄了气的皮球。看看第二组同学包的饺子,既美观,包的速度又快,我们脸上露出了苦涩的表情。“加油!”我们默默地相互鼓励,将馅儿均匀地铺在饺子皮上,然后轻轻地捏成花边,一个……两个……终于立在了桌子上,别提有多高兴了。负责装盘的同学将一个个包好的饺子小心翼翼地放入盘中,等候下锅水煮。经过一番水煮后,一个个喷香的饺子新鲜出炉了!轻轻咬一口,鲜美的肉一下子溢出来,在牙齿之间荡漾着,柔滑圆润的饺子真是太美味了!

  短暂的包饺子活动,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感受了动手地过程,享受到了劳动果实。

冬至的作文400字 篇4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冬至的作文400字 篇5

  冬至是由节气演变而来的传统节日,亦称冬节。自古以来,冬节一如过年般隆重。及至今日,潮汕民间仍保留祭祖、吃汤丸等习俗。眼看冬至又到,内子便忙碌起来,张罗做冬节丸了。就在冬至日的前一夜,这个与春节前夜人称“岁除”相应的“冬除”,内子先把前两天水磨后晒干的糯米粞拿出来,摊在低矮的桌面上,用水慢慢地掺和,揉成了一个大粉团,再拿来早已洗净晾干的大竹匾,叫来了在家的大小人丁,沿匾围成一圈,搓起小丸子来。

  为什么冬节丸不做成方形的、不掐成三角的,为什么不用印模去印压,就是要搓成一个圆?这要从崇尚阴阳哲学的中国人文习俗说起。人们认为,昼为阳,夜为阴,阳盈阴弱,阳盛阴衰则正气上升,阴盛阳衰则秽气缠身。冬至以前一段时间,总是夜比昼长,至冬至夜是一年中夜最长的一夜。这阴盛阳衰的时令让人的心理战兢兢,特别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总有难渡“鬼门关”的紧张心理。唯心者也用祭神祈求阎王爷手下留情,逃过厉鬼作祟,只要能渡过冬至就万事大吉,就能老少平安合家圆满。所以,人们就用冬节丸来象征团团圆圆。冬至过后白昼渐长,阳气升发,人们想让这“一阳嘉节”成为团圆的新起点。况且,从冬至起是开始食疗养生的最好时令,而用糯米粞做成的冬节丸,则是补中气的最好食品。谁不希望健康长寿,圆融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