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简介:

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国富论》远远不是一部通常所认为的学术论文。虽然斯密也劝说放任自由,但他的论证却更多地是反对政府干预和反对垄断;虽然他赞扬贪欲的结果,却又几乎总是鄙视商人的行为和策略。他也不认为商业制度本身是完全值得赞美的。

《国富论》摘录:

农村为城市提供生活资料及制造业原材料,城市则向农村居民返回一部分制成品,以偿还农村的这一供应。 比起农村居民试着自己生产制成品,若他们从城市购买,可以付出较少的劳动而能得到更多制成品。城市为乡村的剩余产品---即超过维持耕种者生存的东西---提供市场,正式在这个市场中,乡村居民用剩余产品来交换到自己需要的其他东西。城市居民的人数越多,收入越大,为乡村居民提供的市场也就越大;这种市场越大,就越是有利于大多数人。 按照事物发展的本性,生存优先于便利和奢华,所以,促进前者的产业,亦必优先于促进后者的产业。提供生活资料的农村的耕种和改良,必然先于只提供便利品和奢侈品的城市的发展。只有农村有了剩余产品,换言之,超过维持耕种着生存的部分,城市才能获得其生活资料,所以,城市只能随着农村剩余产品的增加而发展。 如果这个社会没有获得足够的资本去耕种他的所有土地,完完全全制造它的全部天然产物,那么,由外国资本来输出天然产物甚至有着相当大的好处,以便这个社会的全部资本可以投入最有用的目的中去。 因此,根据事物的自然进程,每一个发展中的社会,其大部分资本首先应当投入农业,然后投入制造业,最后才投入对外贸易。

《国富论》目录:

导论及全书设计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逐步提高的原因及产品在不同阶层之问自然分配的顺序
第一章 论分工
第二章 论分工的起因
第三章 论市场范围对分工的限制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和货币的使用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或论用劳动表示的商品价格和用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 论工资和利润随劳动和资本的用途不同而不同
第一节 由于用途本身的性质所产生的不平等
第二节 由于欧洲的政策所造成的不平等
第十一章 论地租
第一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
第二节 论间或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
第三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产品与间或能提供地租的产品的各自价值的比例的变动
第二篇 论资产的性质、积累和使用
引 言
第一章 论资产的分类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产的一部分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支出的货币
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或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论贷出取息的资产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论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途径
第一章 论财富的自然增长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衰亡后欧洲旧状态下农业的抑制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衰亡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第四章 城市商业如何对乡村改良做出贡献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引 言
第一章 论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二章 论限制进口国内能生产的商品
第三章 论对其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几乎所有商品的进口实施特殊限制
第一节 论即便根据重商主义的原则,这种限制也不合理
第二节 论即便根据其他原则,这种特殊限制也不合理
第四章 论退税
第五章 论奖金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 论殖民地
第一节 论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
第二节 论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第三节 论欧洲从发现美洲以及经由好望角到东印度的通道中得到的利益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 论重农主义,或论把土地产物看做是各国收入及财富惟一或主要来源的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
第一节 论国防开支
第二节 论司法开支
第三节 论公共工程和公共机构的开支
第四节 论维护君主尊严的费用
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第一节 专属于君主或国家的资金或收入源泉
第二节 论赋税
第三章 论公债
附 录
英汉人名、地名、术语对照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