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值多少錢?》简介:

你覺得用金錢來換算人的價值,未免太膚淺?

但不論是企業或人,都可以用「現值」公式計算出來—

【PV=CF÷R】

無論你從事何種工作,想在職場中生存,

這是你應該知道的黃金公式!

了解自己究竟值多少錢,

掌握自身價值,並且提升這份價值。

讓參與過2千件企業併購評價案的財務金融專家,

來告訴你如何成為「必要人才」的方法。

你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才嗎?

唯有數字說了才算!

要成為「公司需要的人」,而不是「為公司奉獻的人」。

對企業而言,價值高的人才就像是會下金蛋的鵝。

否則就落得一般食用雞的結局,殺了秤重賣!

基於【PV=CF÷R】,

本書從財務金融的角度,分析工作者應有的價值:

成為能為公司賺錢的人──最大化未來的現金流

成為受人信賴的人──降低貼現率

以上條件,將決定你在當今人力市場的現值。

此外,本書也身負財務金融理論本質的入門書角色。

這不僅是經營者、管理者與投資者的必備知識,

更已逐漸成為知識工作者的必要教育。

讀完本書,你將在了解到「如何提高企業及自身的當前價值」的同時,

也能培養出「財務金融的素養」。

《我值多少錢?》目录:

前言 我值多少錢?

第1章 公司認為你具有多少價值?
◆別成為「為公司鞠躬盡瘁的人」,要成為「對公司來說,必不可少的人」。
◆獲得好評的是「現金生產力」高的人
◆不論是企業的價值還是人的價值,都能用同樣的「算式」推導出來
◆理解「PV=CF÷R」的意義
◆以財務金融的方式思考,就能看清楚自己該做什麼
◆企業現在要的是具備財務金融觀點的人才
◆「人、物、財」的排列順序是有意義的
◆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
◆「有錢的人」和「會賺錢的人」是完全不同的
◆為了獲得一百日圓的存款,而廣發價值一千日圓的存摺!
◆「現金」是最公正透明的評估標準
◆「頭銜」無法生出現金流
◆「以當老闆的心態」來做工作
◆老闆會去打掃公司的玄關,理由只有一個
◆世上不存在保證「出人頭地」的方程式
◆以自我成長為基準,「壓力」就會消失
◆有益於己的「鈍感力」
◆即使是例行事務,也能找出工作的「意義」
◆試著寫出自己的「資產負債表」
◆要投資的不是股票也不是房地產,而是「你自己」
◆要趁年輕有效活用「自己」這項資產
◆為了最大化「未來的現金流」,你現在該做些什麼
◆出社會之後的「學習」格外有趣

第2章 成為「會賺錢的人」~將未來的現金流最大化
◆「薪水越高價值越高」的想法是大錯特錯
◆玩遍公司裡的所有「玩具」!
◆濫用玩具會讓你失去信用
◆若是成為「業務員」,請當成是你賺到了
◆「販賣」商品或服務的工作其實是很有趣的
◆越是偏「買方」的人,越需要嚴格的修練
◆傳統的「三師」也應培養顧客導向思維
◆成本中心也講求「顧客導向」
◆降低成本不見得永遠都是對的
◆要成為能為公司帶來活力的人
◆操作巨額資金的人,不見得一定優秀
◆過度堅持專業會侷限你的現金流成長
◆看清自家公司的價值鏈
◆「過去」的成績根本一文不值
◆「過去」的成績可以預測未來
◆換工作必須有所「覺悟」
◆對上司提出可進一步提高自身評價的意見
◆年輕時就該培養的「三大基礎力」是哪些?
◆終身受用的「簡報」技術
◆部屬的表現也能成為你的價值
◆不去續攤可提升你的價值
◆越是能夠適度婉拒工作的人,越能夠成長
◆一切都和「施與受」有關
◆與其爭取世界冠軍,不如以區域賽的第一名為目標
◆「不懂行情」的人才會去鎖定最熱門的企業
◆所謂選擇新公司的基準「PBR」是什麼?
◆「品牌力」過高的公司,也可能會讓人難以發揮能力
◆從「椅子」就能看出等級制度
◆若是重視自我成長,就該毫不猶豫地奔向「第二名」的懷抱
◆別成為坐轎的人,要成為抬轎的人

第3章 提升你的「信用價值」──降低折現率
◆成為受信賴的人,就是提升自己的價值
◆折現率是衡量未來不確定性的尺度
◆Oriental Land的股價為何比理索納金融控股的股價還高?
◆對於自身工作的「風險」和「目標獲利率」要有所自覺
◆你的實務成績能降低折現率
◆積極挑戰也能降低折現率
◆今天的一百萬日圓比十年後的兩百萬日圓更有價值
◆比起能賺「多少」,更重要的是「何時」能賺到
◆別用「領時薪」的心態工作!
◆能獲得信賴的人會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事物
◆「為人正直」才能夠獲得信賴、備受好評
◆在逆境中更要保持「品格」
◆只求安穩的人無法獲得大好機會
◆「冒險」有時是必要的!
◆別怕人生的折線圖劇烈震盪

結語 以財金觀點琢磨自身價值(PV)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