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简介:

霍金、阿西莫夫钦佩的科普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卡尔·萨根历时三年精心创作

BBC盛赞:20多年后,仍没有一本天文类书籍,甚至是一本科学类的书籍,能与《宇宙》的雄辩和对知识的广泛涉猎相提并论。

宇宙一直是这个样子,过去如此,将来也如此。我们生于宇宙,我们的命运也与宇宙深切交织在一起。最基本的和最细微的人类事物都可以溯源至宇宙和它的开端。本书就致力于在宇宙视角对人类的探索。

《宇宙》一书中容易被忽视,但同时可能也是它对人类文化非常重要的贡献,就是在传统科学——天文学、生物学、化学和地理学之间进行了成功的“异花授粉”。分别独立来看,这些领域每一个都是高深的,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当放到一处——《宇宙》把它们编织成一张洞悉我们在宇宙中位置的挂毯——它们的毗邻并列就变得显著而不可磨灭。本书将科学话题与其他传统研究领域例如历史学、人类学、艺术学和哲学穿插交织,阐明了读者为什么和如何拥抱科学与文化相关的所有途径。

卡尔所写的每一件事,《宇宙》中涉及的科学基础都坚实牢固,当作者深入某个特殊领域时,都会举起红色的夸张的旗帜来警示。(37年后,卡尔对地球上各种事件的猜测都令人惊讶地成为真实的预言,从地球天气变化,到海盗号着陆器在火星上的模糊发现,到他梦想的可能在等待我们的土卫六。)

《宇宙》的成功也反映出我们对自身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的极大好奇,以及从理性、人文、感性的角度渴望了解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在《宇宙》一书中,你永远不会感到科学边际的局限。科技的边际时时更新,但你关注的已不再是科技的边际,而是史诗般的科学探究对地球、对人类、对你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一点已经脱离了时间、地点的束缚,对任何一代都适用。

科学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进程,永远没有终点。不存在任何终极真理,能够在获得之后就不必进行任何科学追求。正因如此,世界才如此有趣。

《宇宙》摘录:

我们是产生了自我意识的宇宙局部的体现。我们已经开始对自己的起源冥思苦想:星辰的产物也在思索繁星;千亿亿亿个原子构成的有机集合体正在思考着原子的演化;沿着漫长的旅途,至少在这里,意识觉醒了。我们的忠诚是对全人类和整个地球的。我们为地球代言。我们的生存义务不只属于我们自己,而且属于整个宇宙,古老广袤的宇宙,我们的生长之地。

《宇宙》目录:

科海也无涯——《宇宙》译后记(陈冬妮)
《宇宙》中文版序(卞毓麟)
对卡尔·萨根《宇宙》的反思(尼尔·德格拉斯·泰森)
前言 (安·德鲁彦)
简介
第一章 宇宙海洋之滨
第二章 宇宙赋格之声
第三章 世界的和声
第四章 天堂与地狱
第五章 红色火星的蓝调
第六章 旅行者的传奇
第七章 夜空的脊梁
第八章 时空之旅
第九章 恒星的一生
第十章 永恒的边界
第十一章 永恒的记忆
第十二章 银河大百科全书
第十三章 谁为地球代言
附录1 归谬法和2的平方根
附录2 五个毕达哥拉斯正多面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