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地球》简介:

地球之外或许存在生命痕迹,但地外生命并不等于地外文明。

* 科学怪咖马斯克的移民火星计划,早在20年前就已被批驳得体无完肤?

* 霍金对地球将迎来灭顶之灾的预言,其实并非科学界的新鲜论断?

* 《流浪地球》的“逃跑方案”,真的能让人类对抗残酷的宇宙法则并避免自毁吗?

哪里有什么外星文明呢?不过是人类为满足好奇心而构筑的想象罢了。

【编辑推荐】

自古以来,人类便对宇宙怀有好奇,对地外文明的想象和探索也从未终止。1974年,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提出,仅在银河系,便存在100万个由智慧生命创造的文明。这个激动人心的观点催生了许多科幻小说或影视作品,其中对外星智慧生命特征的种种刻画,充分满足了我们内心深处对这些尚未出现的“太空邻居”的期待。

然而,随着有关地球生命起源与外星生命探索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40亿年前生命在这颗蓝色行星上的起源和复杂性的演化,直至发展出今天的文明,并非任意星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而是一种非常稀有的结果。地球这枚“暗淡蓝点”,或许真的是茫茫宇宙中唯一适合高等生命存在的家园。当智人因为漫不经心的管理而把动植物逼上灭绝的境地,宇宙因此遭受的损失将比我们感性认知中的更加惨重。

【内容简介】

结合最新的天文物理学、天体生物学和行星科学知识,古生物学家彼得·D.沃德和天文学家唐纳德·布朗利以极强的洞察力和清晰的条理,对地球上高等生物的出现原因进行了严谨而透彻的分析与推断。

在这趟探寻生命的宇宙之旅中,我们会惊奇地看到,虽然微生物这样简单生命的活动证据不难找到,但复杂生命的演化和生存所需的条件却相当难得,如宜居带的形成、板块构造和月球在地球生命起源中所扮演的角色等。如果你也对宇宙生命的诞生之谜感兴趣,那么本书作为“稀有地球”假说的立论之作,将是书单中必不可少的一本。尽管已经提出二十余年,但该假说的根本立论在今天仍然成立,而且说服力似乎越来越强。读罢此书你将发现,地球上的缤纷生命远比我们所想象的更为珍贵,因为即便穷尽人类文明,我们也未必能接触到另一个宇宙文明。

《稀有地球》摘录:

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生命的摇篮是黏土或黄铁矿晶体。这些扁平的矿物和晶体表面可以提供微小的区域,用来积聚早期的有机分子。这个模型提出了如下的可能过程:先是从黏土(矿物)晶体到晶体的增长,之后是“有机接管”(organitakeover,。即纯无机分子被以碳为基础的分子所替代) 稀有地球:为什么复杂生命在宇宙中如此见

《稀有地球》目录:

平装版序言
第一版序
引言:天文生物学革命与稀有地球假说
宇宙中的死亡地带
稀有地球因素
第一章 为什么宇宙中可能广布着生命
第二章 宇宙的宜居带
第三章 建造宜居地球
第四章 地球生命的初次登场
第五章 如何建造动物
第六章 雪球地球
第七章 寒武纪爆发之谜
第八章 集群灭绝与稀有地球假说
第九章 板块构造令人意外的重要性
第十章 月球、木星与地球生命
第十一章 检验稀有地球假说
第十二章 评估概率
第十三章 星际信使
参考文献
译后记
索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