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边沟记事》简介:

这是一段尘封四十年的历史,当年的幸存者散落在各个角落,没有人问过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当年的死难者早已化为白骨,连他们的后代也不知道埋在何处。幸亏杨显惠这位有良知的作家,不辞辛劳,四处寻访,历经数载,终于揭开了历史的盖子。

本书是《定西孤儿院纪事》的姊妹篇,被誉为“中国的《古拉格群岛》”。书中所指的夹边沟,为甘肃酒泉一个羁押右派分子的劳改农场,从1957年开始关押的近三千人,至1960年底幸存者已不足一半,是一处充满了苦难、饥饿和死亡的伤痛之地。作者历经数年,大海捞针般搜寻和采访了近百名当事人,并在高度忠于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极具震撼历的纪实性小说。全书通过近20个故事,对众多受难者命运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深沉的揭示,对绝境中的人性有着十分出色的绘状,更直视了这一历史悲剧的精神本质和深刻教训。

从2000年春季《上海文学》开始连载《夹边沟记事》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九年。其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过一册《夹边沟记事》,但其内容不全是“夹边沟”,还有几篇作者早期的中短篇小说。后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全部的“夹边沟”故事,书名变成了《告别夹边沟》。现在花城出版社要重新出版这本书,且恢复了它的原名。

《夹边沟记事》摘录:

1. 整风运动的发起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1957年5月1日,《人民日报》刊载了中共中央在4月27日发出的《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号召党外人士“鸣放”,鼓励群众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见,也可以给共产党和政府提意见,帮助共产党整风。于是各界人士,主要是知识分子们,开始向党和政府表达不满或建议改进。新闻界也跟进,刊出各种声音。这段时期被称为“大鸣大放”。此举让知识分子们觉得共产党勇于自我批评,十分伟大。 在短短时间里,全国各地召开的各类会议上,共搜集到针对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以及党员的数十万条意见。这些意见的核心是希望获得根据1954年制定的首部宪法中也保障的公民固有的民主自由权利,没有人对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资格提出异议。文革结束后逐渐开启的改革开放时期提出的“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党要管党自己”等口号正是当时的一些意见中的内容。 2. 反右及其扩大化 然而之后的5月15日,毛泽东写下《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认定党内一部分知识分子新党员中有严重修正主义思想,跟社会上的右翼知识分子互相呼应,而在民主党派和高等学校中,右派表现得最坚决最猖狂。在发至17级以上干部的此文中,毛制定出“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策略,表示,还要让右派们猖狂一个时期,让其走到顶点,“他们越猖狂,对我们越有利”。 至6月8日公开号召全国反右,各级各地党委继续鼓动人们向党提意见,遂使更多人遭受“请君入瓮”的命运。毛本人事后在驳斥对他的批评时,把这一做法称为“阳谋”。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引蛇出洞”、“阳谋”论只是后来的托词。李志绥说:“毛这步棋估计错了。最后毛几乎一天到晚睡在床上,精神抑郁,患了感冒,把我叫回来。睡眠更加不规律。毛感觉上了民主党派的‘当’,自信心受到极大挫折,因此毛...

《夹边沟记事》目录:

上海女人
走进夹边沟
李祥年的爱情故事
驿站长
贼骨头
憎恨月亮
饱食一顿
逃亡
坚持到底
探望王景超
自由的嘉峪关
一号病房
许霞山放羊
夹农
在列车上
这就好了
医生的回忆
邹永泉
告别夹边沟
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