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简介:

中国走向文明之路是一个长期、坎坷和复杂多样的历程。这个文明经历了环境剧变的挑战、复杂社会的兴衰、社会冲突和政治纷争、出乎意料的社会转型和外来影响。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确切知道“中国性”(Chineseness)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也难以彻底了解古代“中国性”的一切详情。而且,需要研究的问题永远比答案多。这本书有助于打开一扇窗口,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8000多年来社会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片土地上的诸多小村落一步步转变为一个伟大的文明体系,我们称之为中国。

《中国考古学》摘录:

这些新时期时代文化(比如陶寺、两城镇和良渚)是否可被称为国家尚有争议,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考古学家相信他们就是国家。……在我们看来,判定哪些新石器时代文化符合国家的标准并不重要,这些论断基于如何对国家这一概念进行定义。作为一个考古学家,更重要的是提供有关这些复杂社会是如何发展、运转和改变的信息。

《中国考古学》目录: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中国考古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形成期 (20世纪20〜40年代)⋯3
新中国考古学的发展(1950 年至今)10
诠释 18
中国的国际合作研究 21
结论 22

第二章 环境和生态 25
地 理 27
河流系统 29
生态区划 31
古气候、古环境和人类适应 31
结论 42

第三章 更新世和全新世之交的采食者和集食者(24000〜9000 cal.BP) 45
自然环境和人类的调适 47
问题和术语 49
华北地区更新世末期的采食者 51
华北地区全新世早期的集食者 56
华中和华南的更新世采食者 62
中国中部的全新世集食者 65
小结 69
中国陶器的起源 69
东亚区域背景下的陶器起源 72
定居在中国的出现 75
中国其他地区的过渡 78
结论 78

第四章 动植物的驯化 81
植物的驯化 83
块茎类植物 100
动物的驯养 104
动物驯化的次级产品 124
驯化的动因 127
结论 129

第五章 迈入新石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定居和食物生产(7000 BC〜5000 BC) 131
确定定居与生业策略 135
中国东北与北方地区 137
兴隆洼文化(6200 BC ~ 5200 BC) 138
长江流域 162
华南地区 171
讨论 173
结论 177

第六章 社会不平等的出现:新石器时代中期(5000 BC〜3000 BC) 179
辽河流域 183
黄河流域 194
长江流域 207
华南地区 216
结论 219

第七章 早期复杂社会的兴起和衰落:新石器时代晚期(3000 BC〜2000 BC) 223
黄河流域 228
东北地区 247
长江流域 248
中国南部和西部地区 257
第八章 中原地区早期国家的形成:二里头和二里岗(1900/1800 BC〜1250 BC ) 263
方法和定义 266
寻找夏朝 271
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头国家 274
二里头国家的近邻 285
二里岗文化和二里岗国家 289
二里岗扩张的后果:中商的分权化 302
结论 306
第九章 公元前二千纪早期北方边疆及其周边地区的青铜文化⋯⋯ 309
环境因素与文化背景 314
夏家店下层文化 315
朱开沟文化 325
齐家文化 335
四坝文化 346
结论 358

第十章 晚商王朝及其周邻(1250 BC〜1046 BC) 365
研究问题 367
商人的世界 370
殷墟:晚商都城遗址 371
商及其周邻 377
讨论和结论 405

第十一章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文明 409
阐释中国 411
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 413
中国文明与文化认同的形成 415
复杂社会的兴衰 416
结论 418
附录 421
参考文献 425
后记 511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