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6》简介: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不是为读者介绍干巴巴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而是发掘中国历史背后的深层逻辑,提供一套崭新的读懂中国历史的认知方法。系列共4辑13册,全景呈现“中国”这个独特而顽强的生命体的演进。

第6册《大分裂时代》紧紧围绕“分类时代的文化活力”,帮助大家重新认识所谓的“魏晋南北朝”这一段分裂时期,你会看到:

中国历史上流传甚广的“五胡乱华”这个说法,其实经不起推敲;

《人物志》和《世说新语》这两部奇书精彩呈现了六朝品评人物的风气;

南北朝文学在诗歌创新和声韵结构上都有突出的成就,为唐诗铺好了路;

北魏是联结秦汉与隋唐这两大帝国的关键,理解隋唐,必须先理解北魏的制度创举;

梁武帝努力争取寺院势力,以便与门第庄园抗衡,却未能如愿……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2018—2019年推出——

第一辑:起源与定型:从共主到君主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文明的基因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3:从列国到帝国

新石器时代星罗棋布的文化在黄河中下游汇聚,形成了夏、商、周三个强大的氏族部落,他们同时并存,互相竞争,相继做中原的共主。夏建立了国家政权的起源形态,商用文字和青铜器展现治理的实力,周用成熟的制度将这一切定型,并借着春秋战国诸国的彼此竞争和拓展,以及秦的整合,中国延伸到更广的地方,帝制从此定型。

———-

第二辑:生长与进取:帝国治理下的和平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4:帝国的昂扬精神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危机与考验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6:大分裂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7:新帝国的试验

匈奴与两汉、突厥与隋唐,还有中间作为过渡的鲜卑帝国,各自实践了不同的帝国形态,中国开始了帝国模式的新尝试。匈奴是北方游牧帝国的原初形态;突厥则是其生长形态。西汉是爆发式的,由内而外将中国的范围前所未有地扩展开来;东汉是内敛型的,皇帝和贵族通过分享权力维持帝国守成的局面。而隋唐是融合型的,将北方游牧和南方农耕成功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典型的大一统中国。

———-

第三辑:成熟与巅峰:从大陆到海洋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8:新时代的开端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9:分裂与互动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0:世界性帝国

生长中的中国向外进取,成熟期的中国向下扎根。辽、金、西夏、宋各自继承了前代的遗产,在彼此的博弈中向内寻求原发动力,中国的官僚体系、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在此达到成熟状态,中国的形态不仅成为后世的样板和楷模,更通过蒙古这个世界性大帝国向全世界发散。

———-

第四辑:危机与变革:帝制的黄昏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2:帝国的千年变局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3:希望与绝望交杂的时代

世界的格局已经变化,亚欧大陆为中心的古代文明被世界一体化和工业革命的浪潮侵袭。在中国,游牧与农耕的对抗变成中国与世界的对抗,海岸线取代长城成了中国历史的主轴。渐渐被卷入世界体系的中国,经历痛苦和挣扎,也迎来希望和重生。

————————

【编辑推荐】

中国这个独特的生命体是如何诞生、成长、进取、挑战、变革的,汇集近百年历史学、考古学的丰硕成果,运用搁置在学术象牙塔的新知识、新方法,提供中国通史的全新读法,讲透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

特色之一:把中国看作一个生命体

中国是一个生命体,有它的起源和定型,也有它的生长和成熟,还要经历巅峰和逆转。假设我们忘掉了关于中国历史的一切,假设我们是一个在火星上观察中国的局外人,我们好奇中国为什么是这样的中国,中国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历史——这就是这套书打算讲解的核心内容。

———-

特色之二:挖掘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这套中国历史,关注历史演进的深层脉络,关心历史运作的背后逻辑,而不是讲述某个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是烦琐地考证一个新的历史知识,更不是突出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和宫廷内斗的血雨腥风。中国到底是怎么从满天星斗一般的诸多新石器部落,演化成大一统的帝国,而游牧与农耕的帝国在历史上又是如何彼此冲击,塑造出今天的中国,这是这套书关注的重点。

———-

特色之三:文学读蒋勋,历史看杨照

这套中国历史,杨照先生已经在台北完整讲过两次,分别用了5年时间,影响了两代学子和上班族;作者又用了5年时间整理成文字,到处都是干货满满的新知识、新见解。这套讲解,不那么学术,却到处都是精深的学术成果;这套讲解,不追求戏说,却充满了畅快而愉悦的轻松氛围。

———-

特色之四:中国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这套中国历史,关注王朝更替、杀伐决断、远交近攻这些“大历史”,也关心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关心古人的生活作息和衣食住行,关心不同阶层之人的所思所想,关心不同时代人们表达自我的方式,这些“小历史”让我们看见,中国的深刻底蕴,中国历史的深层内涵,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

特色之五:新材料、新观点、新写法,全新的中国通史

这套书是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是今天的历史学家用今天的新视角写给今天中国人的中国历史。我们现在读的中国历史,太多都是50年前的老书,而100年以来全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成果却被人们束之高阁,我们一点都不知道。这套书提供的就是新材料、新成果、新写法,讲透中国历史的运作逻辑。

1、使用新材料,让我们比司马迁更懂先秦,比司马光更懂唐宋。

因为我们看到了连那个时代的人都没看到过的新材料,就像甲骨文、敦煌文献、居延汉简,还有马王堆的帛书。

2、广泛吸收新成果,我们发现原来学术的东西还可以这么好玩!

从一百年前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开启的新史学革命,到今天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欧美汉学界的新成果。

3、采用新写法,思维清奇、平易近人,从零开始,重新认识。

从头讲述,从零开始,重新认识,思想的厚重感、讲述的故事感,兼容并蓄;不偏不倚,不薄不厚,不深不浅,历史的现场感、破案的畅快感,应有尽有。

————————

【名人推荐】

杨照先生是我敬佩的历史学者,其知识之渊博,对新的考古、研究发现之敏感,在一般历史学家之上。

——许纪霖(著名历史学者)

中国历史有不同的写法。杨照先生这套中国历史重点不在历史叙事,而在于寻找中国史文化上的根源。这就说明了,世界上的古老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延续了三千多年的根源。这种写法在阅读中会给我们更多更新的思考,受益无穷。

——梁小民(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杨照穿越学术圈内外,故行文生动而颇具深意。

——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6》目录:

总 序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
第一讲 中国中古史鸟瞰
01 用朝代讲述中国历史,有什么问题- 002
02 西方历史分期方法给我们的借鉴- 005
03 为什么中国历史需要一个中古时期- 008
04 中古中国的关键特征- 011
05 小型村落取代城郭- 014
06 村庄与庄园并行- 018
07 从屯田到均田的土地制度- 021
08 中古时期的土地制度与人身关系- 024
09 贵族对皇帝的限制是中古社会的独特之处- 028
10 中古时期的游牧民族政权- 030
11 中古中国是一个贵族社会- 034
----------
第二讲 《人物志》与《世说新语》里的中古中国
01 曹魏时代的《人物志》是怎样一本书- 042
02 什么是“才性”- 044
03 如何品评人物- 046
04 《人物志》的人物品评原理一直流传- 050
05 如何对人进行分类- 053
06 “偏材”和“英雄”都是什么样的人- 056
07 与“偏材”对应的“理”型人- 059
08 《人物志》的目的在于“识人”- 062
09 从人物品评看魏晋时代的人生追求- 065
10 《世说新语》是一部品鉴人物的奇书- 070
11 《世说新语》的修辞方法很独特- 073
----------
第三讲 佛教东来与中国思想大变迁
01 佛教进入中国- 078
02 佛教面对谶纬、黄老和清流- 082
03 佛教初入中国时,依附于黄老之学- 086
04 佛教的轮回观念对中国的冲击- 089
05 “省欲去奢”的教导- 092
06 佛教禅定的特殊方法- 095
07 佛教与中国思想的冲突- 099
08 佛教进入中国的几个阶段- 103
09 从汉末佛教到中古佛教的转变- 106
10 对佛教的中国化解释与佛教盛行中国- 109
----------
第四讲 夸张而无节制的时代
01 “魏晋南北朝”这个表述是否恰当- 116
02 偏材盛行和个性夸张- 119
03 西晋“八王之乱”- 122
04 边疆民族趁乱进入中原- 125
05 世族支持与偏安东南的东晋- 128
06 东晋内部的两股军事力量- 131
07 刘裕对世家大族也无可奈何- 134
08 南朝更替- 137
09 梁武帝与陈霸先- 140
----------
第五讲 门第贵族与六朝经济
01 魏晋南北朝的农业凋敝- 146
02 农业倒退影响北方的生活方式- 149
03 晋朝的占田令- 153
04 朝廷鼓励占田- 156
05 佃客、荫客与大庄园- 159
06 自给自足的小王国- 162
07 铜钱经济变为绢帛经济- 165
08 庄园、绢帛与商业活动起- 169
09 侨姓都是打不倒的土豪- 172
10 门第贵族的特殊地位- 175
----------
第六讲 六朝诗歌的新形式与陶渊明
01 阅读文学作品需要懂得“文类”- 180
02 汉朝民歌《上邪》《有所思》对声音的表现- 183
03 乐府诗所表现的民间情感- 187
04 别离是《古诗十九首》的主题- 190
05 曹魏政权与五言诗的新形式- 193
06 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 197
07 曹操的四言诗《短歌行》》- 200
08 曹丕的七言诗和五言诗- 203
09 曹植的《七哀诗》- 207
10 玄理诗和游仙诗- 210
11 陶渊明诗的新精神- 213
12 承袭五言诗的形式,革新五言诗的内容- 217
13 陶渊明的自然观- 220
14 田园诗传统的深远影响- 223
----------
第七讲 重新认识六朝骈文
01 读懂六朝文章,先从唐宋古文运动说起- 228
02 死而不僵的骈文- 231
03 刘琨《劝进表》赏析- 234
04 刘琨《劝进表》赏析(续)- 239
05 汉语音调的变革- 242
06 骈文对音调有专门的要求- 246
07 萧统编撰的《文选》对文章性质的界定- 249
08 贵族文化与用典习惯- 253
09 从唐诗看音调的规矩限制- 256
10 《与宋元思书》是骈文的典范之作- 259
11 《登大雷岸与妹书》欣赏- 263
----------
第八讲 重新认识“五胡乱华”
01 认识中国历史需要知道的一条地理分界线- 270
02 一条更重要的分界线- 272
03 古代中国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的互动- 275
04 “五胡乱华”是一个错误的表述- 279
05 匈奴人刘曜和氐人李班的事例- 282
06 羯人石勒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286
07 北方游牧民族迁徙大拼图- 290
08 “五胡乱华”动摇了过去的“王朝系统”- 294
09 十六国时代的政权更替- 297
----------
第九讲 北魏入主中原及其统治
01 读懂北朝,从陈寅恪的一部著作开始- 305
02 鲜卑拓跋氏在中原边境的早期发展- 308
03 拓跋珪因祸得福,入主中原- 311
04 吸纳世家大族是外族政权的生存之道- 314
05 崔玄伯和崔浩相继参与北魏政权- 317
06 崔浩的心态和理想- 320
07 崔浩重整门第秩序- 323
08 攻打凉州背后的政治路线之争- 326
09 攻打柔然和修筑长城- 329
10 崔浩之死- 333
11 孝文帝“吊比干碑”揭示的北魏时局- 336
----------
第十讲 北魏的变革和瓦解
01 “均田令”是一项简单却意义重大的政策- 344
02 “均田令”用智慧解决土地分配的问题- 345
03 两个微小的配套措施带来一个国家的改变- 350
04 孝文帝迁都洛阳有深谋远虑- 353
05 孝文帝的激进改革举措- 356
06 改革官制与赐死反对改革的太子- 359
07 孝文帝对鲜卑社会阶层的改造- 362
08 鲜卑贵族内部的分裂- 366
09 内有“胡太后之乱”,外有“六镇之乱”- 369
10 尔朱荣登上北魏历史舞台- 372
11 宇文泰的崛起和北齐、北周的对峙- 375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