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兽》简介:

从英国的纺织厂到20世纪的美国、东欧和苏联的钢铁厂和汽车厂,再到今天中国和越南的巨型工厂,这是一趟贯穿三个世纪的全球工厂之旅。。

.

这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史,更是一部建筑壮举和劳工运动的编年史。

.

【内容简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工厂制造的世界中:现代生活建立在三个世纪以来的工厂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但是,庞大的工厂也加剧了我们对未来的恐惧,过去,威廉•布莱克称它们为“黑暗魔鬼工厂”。

.

著名历史学家乔舒亚•B.弗里曼讲述了工厂的故事,并探讨它如何反映了我们关于工业化和社会变革的梦想和噩梦。

.

他带领读者踏上贯穿三个世纪的全球工厂之旅,从英国的纺织厂到20世纪的美国、东欧和苏联的钢铁厂和汽车厂,再到今天中国和越南的巨型工厂。

.

他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查尔斯•狄更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亨利•福特和约瑟夫•斯大林等批评家和拥护者追踪关于工厂和社会进步的争论。

.

他记录了工会和工人权利组织对行业惯例的抗议行动,探讨了工厂是如何成为令人惊叹的事物,让艺术家和作家连声惊叹,盘点了查尔斯•谢勒、玛格丽特•布尔克-怀特、查理•卓别林、迭戈•里维拉和爱德华•伯汀斯基的作品中所出现的工厂

.

【本书获誉】

《巨兽》讲述了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从工业革命直到现在的全球工业时代。这是一家关于工厂及其工人管理的权威著作。它提供了一个犀利的视角,说明工厂是如何塑造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挑战。

——梅西(Macy),《纽约时报书评》

.

当美国梦的幽灵在报纸的头条新闻里回荡时……《巨兽:工厂和现代世界的形成》是每个美国人都应该读读的。

——乔纳森•罗斯(Jonathan Rose) 《华尔街日报》

.

最终,弗里曼先生不能决定工业是代表进步还是反乌托邦,这种矛盾心理与他清晰的头脑和眼光是相辅相成的。他经常让工人为他们自己说话,但他们并不总是情愿的。

——米科德斯科特•W.伯格(Mixedscott W.Berg),《华盛顿邮报》

.

弗里曼承认,工业化付出了巨大的人力代价,但是并没有使所有工厂都糟糕到像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描述的“魔鬼工厂”那样。

——亨利•格拉巴(Henry Grabar), SLATE

.

弗里曼追溯了工厂的兴起和它与启蒙运动的进步思想交织在一起的前因后果。

——亨利•L•卡里根(Henry L.Carrigan),《书页》

.

弗里曼撰写的这部历史书是非常迷人的,即使是关于劳工冲突的黑暗章节,也写出了人类一直不曾放弃,在不断地寻找改变世界的方法,努力寻找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法。

——戴维•塞申斯(David Sessions) 《新共和国》

.

弗里曼是一位轻车熟路、侃侃而谈的向导,他为我们开启了近三个世纪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中,工厂在世界历史上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

卡尔•海斯(Carl Hays) 《书单》

.

皇后学院的历史教授弗里曼在书中指出,那些大型制造企业所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从微波炉到牛仔裤,我们家中和工作场所中的绝大多数商品都是在工厂制造的。

——《出版者周刊》

.

这本内容包罗万象的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他们了解他们的物质财富是如何被创造的,以及工厂系统是如何影响社会的。

——《科克斯书评》

.

丰富而极具野心……《巨兽》描述的是一个逐渐衰颓但在国家想象中依旧鲜活的世界,它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史,还是一部建筑壮举和劳工运动的编年史。

——詹妮弗•萨拉(Jennifer Szalai) 《纽约时报》

.

太有意思啦……弗里曼向我们展示了工厂是如何影响我们工作、思考、运动、娱乐和战斗方式的。

——斯科特•贝格(Scott W. Berg) 《华盛顿邮报》

.

这是一部关于工厂的生动的编年史,深入挖掘了制造业中的细节,并成功地将那些在工厂围墙内外的社会历史联系在一起。

——《经济学人》

.

你可能对工厂没有详细的了解,只是知道厂房可以改装成很酷的阁楼。如果是这样,你会从历史学家乔舒亚•弗里曼那里学到很多。

——乔纳森•罗斯(Jonathan Rose) 《华尔街日报》

.

从英国纺织厂到底特律钢铁厂,再到中国iPhone工厂,贯穿三个世纪的全球之旅。

——《新闻日报》

.

透过工厂的历史,弗里曼重新审视全世界工人的处境。

——《太平洋标准杂志》

.

这是一次奇妙的旅行,沿途停靠的都是工业重地,从英格兰的早期工业革命工场到现代中国制造iPhone的工厂,在新英格兰的工业小镇,亨利福特的底特律和斯大林的俄罗斯,这本非凡的书记录了巨型工厂和塑造了它们的人的历史。如果你想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来自何方,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

——埃里克·方纳(Eric Foner)

《巨兽》目录:

绪 论
第一章 “如同从朱庇特大脑中诞生的智慧女神”
——工厂的发明
第二章 “生命之光”
——新英格兰纺织品和乌托邦的愿景
第三章 “文明进步”
——工业展览、炼钢和普罗米修斯的价值
第四章 “我崇拜工厂”
——福特主义、劳工和巨型工厂的浪漫
第五章 “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上全国电气化”
——苏联工业化的崩溃
第六章 “工业化的共同要求”
——冷战时期的大规模生产
第七章 “富士康城”
——中国和越南的巨大工厂
结 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