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味道》简介:

遇见京都,原汁原味,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日本古都。

首次探访真实生活中的“日本艺伎”。

京都鼎鼎有名的金阁寺,远远看去,在湖中央,如梦如幻,金阁其实是舍利殿,曾遭焚毁。令人震撼的二条城,德川家康创建,是历任德川幕府将军在京都的寓所。来回三千院,要走长长的山道……

京都的建城规划,模仿中国的洛阳和长安,按“四神相应”选址,即东青龙(河)、西白虎(道)、南朱雀(湖)和北玄武(山)。

到如今,安藤忠雄认为,京都首先是个河川众多、有和谐水域的地方;其次,京都是个庭院。

这里有,春天的樱花,深秋的红叶,调味不能超过食材原有滋味的日本料理,以及一度被认为将会消失、袅袅婷婷的京都舞伎,料理、花道和茶道等融合在一起。

《京都味道》是作者“走读全球系列”的代表之作。

为什么,日本料理对食器的要求极高,就像茶艺师们看重茶具,花道大师以当代艺术品来衬托花艺,而京都料理往往不惜花费血本,甚至用古董做食器?

为什么,中国山水画要求可居可游,而日本园林的枯山水,却坐在大殿门前,面对一个不能进入的景观,静静地欣赏?

为什么,日本的家元制度跟中国不同,如果企业也具备家元的组织特性,会有极强的生命力?……

若来京都,一定要逛一下老街。祇园的花街柳巷,是京都著名的艺伎区,古旧的建筑,深深的巷子,给人多少想象啊。

游客中第一次去京都的占总数的2.4%,第二次的是3.6%,第三次的是4.8%。真正的京都粉丝中,造访京都5到9次的占24.1%,9次以上的多达54.5%……

★ 我不迷恋日本,但我去了京都,实地“拍了拍”日本艺伎的真实生活——

成为艺伎是件很辛苦的事情,不是换发髻、穿和服就能“变身”的。舞伎新人的一天是这样的:早上10点到各花街所属的学校上课,课程通常进行到下午2点。回到艺伎馆有时是自由时间,有时则必须为前辈或妈妈桑办事跑腿,有时更必须到老师的才艺教室接受个人指导。到了下午4点左右,开始梳妆打扮准备赴筵席,上了白妆以后由男众协助穿着和服,下午6点从艺伎馆出发,参加了两三场筵席后回到艺伎馆,通常已过晚上12点,真正卸妆就寝要到深夜2、3点。所以,艺伎界流行的一句话是“舞伎的第一条件不是才能,而是健康和体力”。

★ 了解日本,东京必须要有“向上心”,而在京都,深藏的是“平常心”和“探究心”——

在东京,若想过得舒适,必须要有“向上心”,能够生存下来的是精神力量够强之人,往上爬。而在京都,则是“深”,不欣赏出头,这里深藏的是“平常心”和“探究心”,坚守老店,比扩张分店更受到尊敬,就连许多商界的日本重要人物都是“藏”在京都。

★ 寻路世界,访问远方,发现我们这个星球非凡的美丽和多样性——

“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也是生活。作者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差距不仅是GDP的数据,还有许多文明的指标,其中一个最直观的指标是博物馆,因为它包容了文明的精华。从《寻路英国》,到《京都味道》,到《去以色列读那本书》……地图是平的,历史是长的,寻路世界,访问远方,一席大旅行,一个中国人的“全球走读”时刻。和你一起,深度了解这个世界,开启人文观察、历史散步、博物美学之旅。

《京都味道》目录:

“走读全球”系列缘起
【第一章】 京都塔前
【第二章】 鸭川
【第三章】 白川、高濑川和保津川
【第四章】 庭园
【第五章】 好吃
【第六章】 家元
【第七章】 意气
【附 录】 坐邮轮去日本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