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妆容之美》简介:

[内容简介]

从史前到清,中国女性为谁化妆,如何化妆?

《中国妆容之美》以古画、雕塑、壁画为入口,以诗文典籍为辅助,展示中国古代妆容细节,探讨历代女性地位与东方审美,同时以29组真实妆容复原图,再现中国历代女性妆容之美。

该书从夏商周的文身起笔,历数素妆风行的周代、彩妆 肇始的秦代、审美成型的两汉、自在灵动的南北朝、盛世华丽的唐朝、回归素朴的宋朝、少数民族风情的辽元、端庄的明、花样的清,不仅在细节处点明历代女性妆容的要点,也从侧面呈现了中国古代的社会风貌和审美思潮的变迁。

本书不仅是一部详尽的妆容史,更是一部独到的中国妆容图谱。两位作者发起中国古代妆容复原项目,邀请造型、化妆、摄影专家和模特,共同完成了了中国历代女性妆容复原。

本书史前至魏晋、辽元、清部分由李芽撰写,唐、宋、明部分由陈诗宇撰写。

[编辑推荐]

专业性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芽与《国家宝藏》服饰顾问陈诗宇共同撰写

独到性

29组古代妆容复原,历时一年多拍摄,完整呈现至美中国妆

知识性

逾150幅文物插图,以文献图像为基础,以古代文物为佐证,系统梳理中国妆容史,看见中国历代文化和审美流变

话题性

影视剧、综艺节目参考,花木兰的鹅黄、杨贵妃的面魇、萧太后的姑姑冠、慈禧的一耳三钳,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出处

通俗性

历史与现代的碰撞,潮流与古妆的相遇,亲手制作的古代妆品,轻松读懂中国妆容之美

[推荐语]

作者由一个“妆”字,追寻中国女性的历史处境和审美情志,用翔实的内容和丰富的图片展示了中国女性妆容的历史,以小见大,由此独特的角度反映出中国的精神气质。

——钱文忠

女为悦己者容,女子的妆容如何从“活在他人眼光中”的从属性妆扮,发展到自我活泼生命的真实呈现,其间存在着巨大的研究空间。这部饶有兴味的著作,带着读者进入这一斑斓的世界,使我们透过历史的帷幕,看到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美好,也看到被支配的从属性存在在妆容中刻下的屈辱和坚韧。

——朱良志

《中国妆容之美》摘录:

《鄘风·君子偕老》说宣姜“鬒发如云,不屑髢也”,“鬒”即黑发,“髢”就是编结头发做成的假髻,宣姜的头发又黑又多,她不屑于用假发来衬托。但如果发质不好,饰以假髻会有很好的美发效果,如《召南·采繁》中那位参加祭祀的姑娘便用了假髻,使得头发看上去高耸蓬松,有“僮僮”“祁祁”之美状。

《中国妆容之美》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滥觞
史前至商:文身与绘身
古人为何绘身、文身?
文面的传承与演化
周:南北各异
中原:素妆风行
南楚:渲杂丹黄
周代女子的化妆术与化妆品
秦:彩妆之始
秦始皇:中国彩妆的推动者
象征地位的发式
《齐名要术》记载的古代妆粉制作方法
第二章 成型
汉:审美成型
西汉:由简约素朴走向大气磅礴
东汉:庄重与纤柔之美并存
魏晋南北朝:美而自在
文献层面的彩妆高峰时代
佛教东传带来的异域审美
北魏《齐民要术》:最早介绍古妆品配方的典籍
《天工开物》记载的“胡粉”制作方法
《齐民要求》记载的“紫粉”制作方法
第三章 鼎盛
初唐:从简约保守转向华丽绽放
从简约的旧朝遗韵开始
步入开放的高宗朝
武周:盛妆华丽绽放
盛唐:贵妃的红妆时代
开元初:新君即位后的简朴收敛
初入两京:精致“开元样”形成
入宫册妃:步入浓烈的红妆时代
中唐:时世险妆束
怪异时世妆层出不穷
广插钗梳之风的盛行
晚唐、五代:西州狂花与素雅汉装的两级分化
满面花子贴纵横与洗尽铅华归本真
云髻蓬松承繁饰与花钗成排绕髻插
第四章 转型
宋:回归素朴
北宋:淡雅的妆面与精致的头面
南宋:素雅白妆与泪妆
辽、元:少数民族风情
面涂金黄的契丹贵妇
一字平眉的元代蒙古皇后
珠光宝气与简单发型
《事林广记》记载的“画眉集香圆”制作方法
《事林广记》记载的“玉女桃花粉”制作方法
第五章 融合
明:端庄典雅
端庄的命妇妆扮
华丽的侍女妆扮
牌坊要大,金莲要小
清:满汉交融
由素颜走向西化的清宫装扮
脚重于头的汉妆女子
妆品发展
嗜妆极则慈禧太后
《外台秘要》记载的“崔氏造燕脂法”
《老佛爷用药底簿》记载的“加味香肥皂”制作方法
附录 中国古代妆容研究的三种路径
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