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规训的叙事》简介:

本书是一部以文学和史学相结合,研究中国十七年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叙事问题的理论专著。主要内容包括:基于叙事模式的形成与完善、合作化运动的动力之源及其小说叙事等。

伴随着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国文坛产生了大量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根据当时的说法,更是空前大丰收。当时的小说创作有两个热门题材:一是革命历史;一是农业合作化。这些小说热闹一时,及时地为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献上了颂歌。从赵树理的《三里湾》、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到柳青的《创业史》、浩然的《艳阳天》和《金光大道》,都在努力告诉人们,合作化和公社化是中国农民奔向“幸福天堂”的“金光大道”。

灾难性的实验已经宣告结束,实验的成果也已经被否定,历史的发展无情地掌了当年那些吹鼓手的嘴,那么,伴随那个运动产生的那些作品是否应该受到清理?不幸的是:文革结束,中国虽然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却因为种种历史条件的限制,意识形态领域总是在改革开放的列车后面拖泥带水,思想文化方面缺少一次必要的清场,以致直到今天,那些歌颂和鼓吹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作品仍然得不到应有的认识,文学史和学者们的研究专著也仍然常常为这些“红色经典”保留着地位,而且沿袭着当时的某些评价。这种情况,无疑在遮蔽着历史,并以自己的方式增强着时代的滞后力量。

林霆这本书所要做的,就是要对十七年小说中的农业合作化叙事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清理,要把它所讲述的故事、塑造的人物、承载的思想观念以及创作这些故事和人物的全部复杂背景和作家的心态生态,一起呈现给读者,让人们知道那些作品与生活、与政治的复杂关系,让人们知道当时的作家是否诚实,为什么集体编造谎言,同时也让人们知道他们的主动与被动、蒙昧与无奈。

《被规训的叙事》摘录:

阶级斗争话语作为一种解释一切的农民反抗、不驯服行为的法宝,被作家娴熟地运用于各类与事实相悖的叙事中。这一方式不仅具有极强的操作性,能有效地将复杂现象简单化,在创作领域中被迅速推广,而且它使文本升腾出浓厚、压抑的政治气息,足以对现实中的一切反抗行为构成强大的威慑力。

《被规训的叙事》目录:

导言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目标、方法和思路
第一章 基本叙事模式的形成与完善
第一节 多元形态共存的初建阶段
一、前“一体化”的小说创作
二、《三里湾》意义建构的起点
三、体制化的文学环境
第二节 趋向整一的过渡阶段
一、《山乡巨变》向意识形态化的趋近
二、文学批评之于小说意义的建构
三、刘绍棠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早熟”
第三节 高度“一体化”的成熟阶段
一、《创业史》观念层面的小说样本
二、《艳阳天》意识形态表达的通俗化文本
三、短篇小说模式的承继、困境与定型
第二章 合作化运动的动力之源及其小说叙事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及其动因
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阶段
二、农业合作化的目的
第二节 互助组、初级社的动力叙事
一、互助组动力叙事的演化
二、初级农业社的发动手段及其文学表达
第三节 合作化高潮的动力叙事
一、社会主义高潮的发动
二、还原与遮蔽:《山乡巨变》叙事的两重性
三、从强制到自愿:小说对动力之源的叙事转化
四、农业合作化顽疾及其文学书写
第四节 公社化的动力叙事
一、人民公社化的原因
二、粉饰、隐语、批评与失语:人民公社题材的四种叙事层面
第三章 人物关系的阶级形态及其现实基础
第一节 “中间人物”叙事的渐变
一、从人民内部矛盾到敌我矛盾
二、从日常性反抗到政治反动
三、从非敌非友到阶级敌人
四、 “中间人物”叙事的意义
第二节 被道德化的“新人”叙事
一、 “旧不如新”背后的政治诉求
二、道德楷模:饲养员形象的演变及其定型
第三节 英雄的建构及其意识形态表达
一、不断政治化的人性要求
二、英雄人物的演进及其意义
三、英雄背后的权力寻租
第四节 阶级敌人的泛化
一、被强化的阶级层次
二、地富叙事中的“丑角化”手段
三、党内异己分子的叙事演化
第四章 当家庭遭遇革命
第一节 传统家庭的文学变形
一、从“和睦”到“不和睦”:小说对现实的改写
二、受到鼓励的大家庭解体
三、丧失转变可能的“落后”家庭
第二节 新型家庭关系及其文学建构
一、大义灭亲的政治伦理
二、家庭纠纷的政治化
三、 “去私化”的开放家庭
四、被削弱的父权
第五章 身体、性爱与合作化的政治需求
第一节 身体的“缺席”
一、铁姑娘叙事
二、禁欲的英雄爱情
第二节 身体的“在场”
一、政治话语中的女性身体
二、 “在场”的男性身体
三、性作为潜在的趣味
第三节 溢出主流意识的身体叙事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主要著作
二、重要期刊文章
附录一
真实之辨
一、话语建构层面的真实
二、未经教化的真实
三、被教化的真实
附录二
“十七年”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重要篇目索引
附录三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民间采访(一)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民间采访(二)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民间采访(三)
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