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身体》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身体中世纪文化史,从身体的角度逐一审视了中世纪人们对身体的认知,依次从头部、五感、皮肤、骨头、心脏、血液、手、腹部、生殖器、脚各主要部位,展现了中世纪人的生死观念和日常图景,解读了其感受和思考身体性自我的方式,并由此反映出中世纪的社会观念和历史文化。

在中世纪生活的各方各面,身体都是重要议题。一方面,它被视为体内各元素相互平衡、与体外环境相互协调而运作的整体,也是实践医学观念的场所;另一方面,它具有复杂而奇妙的象征含义,人们既有可能凭借身体获得某种共通的内在体验和身份认同,也有可能因其差异而产生恐惧进而相互仇恨。透过本书,我们得以一窥当时的人们如何探索、理解、幻想科学主义盛行前的世界。

《中世纪的身体》摘录:

6世纪的哲学家波爱修斯(Boethius)在他的著作《音乐原理》中,把声音分成三种层次,这种影响力强大的观点流传了很长一段时期,直到特蕾莎的时代。首先是器乐(musica instrumentalis),包括人声与乐器 (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发出的声响和奏唱出的曲子,是民众在尘世日常经验中听到的声音。然后是人类音乐(musica humana),这是更复杂的心灵音乐。它并非人们可以听到的声音,而是身体和灵魂之间不停发出的和谐共鸣。更精妙的是宇宙音乐(musica mundana),中世纪人认为,这种音乐是与哲学和数学研究、与天体的流动性之间产生的永恒对话。这种世界音乐也是人类听觉无法领略的,却不断回荡于行星运动和季节变换之中。这可说是存在于理论中的声音:上帝所造的宇宙低鸣不休,而这种声音就是潜藏其中的基本振动。波爱修斯提出的范式当中,正是这种三个层次的音乐,把声音、人类、宇宙维系在一起,通过复调共鸣形成天籁般的合唱。而特蕾莎觉得她对这种由共振产生的更庄严的旋律有着独特的接受能力。如同失明,失聪赐予了通往神圣境界的特殊途径。 声音可被听见,但又无法被听见,由于这种概念上的基础(几乎等同于灵性上的基础),中世纪氛围浓厚的宗教文化认为能在音乐中找到特别的神圣性,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世纪的身体》目录:

引言 中世纪的身体 / 1
I 头 / 33
II 感觉 / 59
III 皮肤 / 91
IV 骨头 / 123
V 心脏 / 151
VI 血液 / 179
VII 手 / 205
XIII 腹部 / 231
IX 生殖器 / 257
X 脚 / 291
结语 未来的身体 / 321
致谢 / 333
参考资料 / 335
图片来源 / 363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