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与天皇》简介:

◆ 编辑推荐———————————————————————————————————

司马辽太郎奖、每日出版文化奖、讲谈社非虚构奖获奖作者,三得利学艺奖获奖作品

角度刁钻的日本近代史书写,沿着一座城市的铁路变迁,目睹帝国权力如何收缴民众生活

透过民都大阪与帝都东京的 紧张对峙,管窥二战前夕市民阶层的窒息与疯狂

宝冢剧团、甲子园大赛、大世界游乐场的诞生居然都因为铁道? 一起搭乘关西私铁,寻找日本近代城市娱乐文化的发端

◆ 读者推荐———————————————————————————————————

这部作品将充满活力的“市民生活”当作一部活生生的思想史来描写,展现了关西地区“私营铁路王国”的形成过程,并将其与帝国的统治秩序进行对比。——三得利学艺奖评奖词(桐岛洋子)

尽管这本书由超极铁道迷所写,思维却在活跃地运转、发展、扩大、凝结。作为横轴的铁路与作为纵轴的天皇相交,形成了思考的坐标轴。——鹿岛茂(明治大学教授、法国文学研究者)

20世纪30年代,一个新国家——“大日本帝国”突然在远东诞生了。这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通过让居住在日本列岛上的所有人服从天皇的权威而建立。被它用作控制手段的铁路是“国铁”。即以帝都“东京”为中心,横贯全国的铁路网。 于是,生活在日本列岛的人们,不管喜不喜欢,都会以臣属的身份服从天皇。但是,有人反对这种秩序,创造了一种与日本国铁截然不同的铁路文化。那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创造了关西“私铁王国”的无数人。这本书讲述了他们如何梦想在大阪铺设铁路,与试图将一切置于天皇统治之下的帝国对抗,最终被打败……简直如史诗般的悲壮。阪急铁道的始创者小林一三是本书主角,但另一方面,故事的最终BOSS昭和天皇也拥有一种适合反派角色的复杂性格。——日本亚马逊读者

◆ 内容简介——————————————————————————————————

以铁道为横轴,以天皇为纵轴,以城市为舞台,分析日本近代思想史进程。

大阪,直到20世纪30年代,都在人口、经济、面积等方面,全面压制着首都东京,是名副其实的“民众之都”。 但以1928年昭和天皇乘坐火车从东京到京都举办即位典礼为分水岭,这座城市渐渐被改变了。大阪的繁荣以民间资本主宰的私营铁道为中心发展而来,沿着铁道线路,这座城市率先拥有了大型游乐园、综合性购物中心、高档郊区住宅、顶级歌舞剧场(宝冢剧团)、专业棒球体育场(甲子园),形成了足以蔑视东京的近代城市娱乐文化。但在昭和天皇即位之后,曾以庶民商业为傲的大阪,逐渐被纳入无处不在的帝国阴影之下,成为庞大国家机器的一环。从权力中心东京出发,火车像精密仪器般,以秒为单位行进,成为规定沿途国民共时性体验的装置。人们产生了一种意识——所有的日本国民都是一个整体。在这里,铁道曾是民众生活的幸福依托,但在战争缓缓逼近之时,也必须化身运送士兵的冰冷工具……

本书的野心不在表现大阪一座城市的变化,而是要展示帝国如何通过铁道渗透到整个日本。铁道通过塑造统一的时空,构筑统一的民族认同与爱国情感。

《铁道与天皇》摘录:

这次昭和大礼,使得平时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无论年龄、性别、职业,都拥有了一次共同体验。人们意识到自己是天皇的臣民。国民产生共同体验的同时,铁道通过各种各样的“事件”,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在明治时代,天皇就已经乘坐火车行幸了。不过,对于昭和大礼,铁道省从一开始就悉心准备,动员了包括铁道部门职工和警察在内的大量人力物力,可谓前无古人。 从权力中心东京出发,火车像精密仪器般,以秒为单位行进。沿途人群总计百万以上,他们的行动、动作都被严格规定。人们在规定的时间,面朝火车一齐敬礼。如此盛况,非铁道难以实现。柳田的铁道论,精准地揭示了铁道的这一特征。

《铁道与天皇》目录:

序章 昭和大礼的景观……1
第一章 作为文化装置的私铁……17
第二章 “私铁王国”的黎明……57
第三章 “阪急文化圈”的形成……89
第四章 昭和天皇的登场……139
第五章 阪急十字路口问题……181
第六章 作为“帝都”的大阪……211
结论 纪元二六○○的景观……239
后记……259
学术文库本后记……263
著作译名表……269
文章译名表……273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