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战》简介:

【编辑推荐】

一部关于战略轰炸的真实历史,英国《每日电讯报》《新政治家》年度图书,曾入围坎迪尔历史奖。

【媒体推荐】

这部大作如今必定被视为关于轰炸战的权威著作……这可能是21世纪出版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一本书

——《卫报》

这是我心中的年度最佳书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令人难以置信……清醒而现实地评估了(轰炸)对交战国和受难平民的影响。很难想象有比这更透彻的叙述了:一部杰作。

——理查德·J.埃文斯,《新政治家》

一段非凡而影响深远的历史……第一次完整叙述了发生在欧洲的轰炸战。奥弗里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同时又进行了深入充分的挖掘,这本书的可读性也很高。

——《旁观者》

这是一部扎实、清晰、一丝不苟的军事史著作……这本书值得一读。

——丹·琼斯,《每日电讯报》

【内容简介】

大规模轰炸改变了战争的面貌,位于后方的民众也不再安全,死神将随时从天而降。针对平民的战略轰炸使得这场战争变得前所未有的残酷,尤其是盟军对纳粹德国占领下的欧洲城市实行的轰炸行动杀死了大量无辜民众,这也使得这场反对法西斯统治的正义之战蒙尘。本书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轰炸行动最深入翔实的研究,作者几乎穷尽了目前解密的一切档案资料,并结合当时的新闻报道与众多亲历者的讲述与回忆,将二战中每一场重大轰炸行动的点点滴滴都展现在读者面前。翻开本书,我们得以重温当年军政首脑的抉择博弈,民众在灾难面前的挣扎求生,了解轰炸是如何影响了这场大战的走向,以及它带来了怎样的道德困境。

《轰炸战》摘录:

然而,有一个制造谣言的部门在空中闪电战期间一直在运作,希望用谣言抵消更加怪异的流言蜚语,对抗那些夸大的口头传播的死亡数字。对于空袭破坏程度官方的立场是相关信息泄露得越少越好,更不会泄露人员死亡数字和财产损失情况。在轰炸引起的民众广为关心的问题中,这个问题是能够引起最强烈影响的。为了广泛发布信息,信息部最后同意向各地区的信息部提供有关轰炸情况的部分信息,但是莫里森阻止了这种做法。1940年11月,考文垂遭到轰炸后,到处充斥着有上千人在轰炸中死亡,或官方直接封闭防空洞而置遇难者遗体于不顾这样的报道。在外界压力之下,信息部不得不开始尝试更加灵活的政策,并最终在12月采取了一些妥协措施:如果地方政府觉得公布伤亡人数可以缓解轰炸对民众士气的破坏,那么就允许遭到轰炸的地区酌情公布这些数字;有必要的话,地方政府每月在市政厅张贴每月死亡人数公报,但考文垂的情况是个特例。182当达夫·库珀(Duff Cooper)在外界压力下准备公布真实数字,以对抗外界关于政府“掩盖事实”的指控时,接到了丘吉尔明令他严禁泄露信息的信。丘吉尔在信中写道:“我没有看到对民众的士气产生任何‘消极影响',事实上,我觉得民众恢复得挺好,他们都回去工作了。

《轰炸战》目录:

目 录
序 言 I
序 章 轰炸保加利亚 1
第一章1940年前的轰炸战:虚构的与真实的 19
第一部分 德军的轰炸战
第二章第一次空中战略进攻:1940年9月至1941年6月 57
从华沙到巴黎 58
“来自英国的麻烦” 65
“英格兰攻势” 72
第一次战略进攻 89
“轰炸机学校”:德国在1941 年至1945 年的轰炸行动 115
第三章坚持?英国社会和空中闪电战 125
构筑新前线:1939 年至1940 年 127
救援和防空洞 140
把轰炸的破坏减到最小 156
“赫尔人民情绪稳定”:空中闪电战期间的士气问题 169
继续坚持:1941 年至1945 年的轰炸 186
第四章不为人知的章节:对苏联城市的轰炸 199
“名副其实的战争”:东线的空军 201
对苏的“空中闪电战” 215
“乌拉尔轰炸机”的命运:1943年至1944年 229
第二部分 “最伟大的战斗”:盟军轰炸欧洲
第五章魔法师的学徒:1939年至1942年的轰炸机司令部 241
“大干一场”,1939 年至1940 年 243
德国人的演示:1940 年至1941 年 259
危机中的轰炸机司令部:1941 年至1942 年 269
哈里斯和美国人 284
第六章联合轰炸:德国1943年至1945年 307
卡萨布兰卡指示 308
一次联合作战?1943年1月至7月 312
蛾摩拉行动:汉堡的毁灭 331
德国上空的僵持 343
“德国空战”:1944年 362
释放飓风:1944 9月至1945年5月 381
审视废墟:1945年 402
第七章总体战的逻辑:轰炸下的德国社会 413
社区的自我保护 414
“重大灾难”:1942 年至1943 年 430
经济奇迹 452
“德国会崩溃吗?”:1944 年至1945 年 468
第八章意大利:轰炸和言语的战争 487
告别杜黑:意大利的轰炸战 488
马耳他:“地球上遭到轰炸最多的地方” 497
“火车大延误”:1940年至1943年的盟军轰炸 512
“必须轰炸”:解放意大利 530
第九章轰炸朋友和轰炸敌人:德国的新秩序 549
扰乱“新秩序” 550
法国:以轰炸得自由 557
东欧:除了奥斯威辛,全部都要轰炸 583
鹿特丹再次遭到轰炸 597
第三部分 “最严重的失算”?
第十章轰炸的得与失 611
后 记 经验和教训的得与失:战后世界的轰炸 635
注 释 645
参考文献 771
致 谢 769
出版后记 803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