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报告》简介:

不同于一般的游记,王炜对于中国大地的犀利与洞见,在当代中国的旅行文本中罕见且珍贵。旅行者的社会身份在一个地方放大,在另一个地方又被缩小,在不同地区旅行,一如处在斯威夫特笔下的大人国与小人国之间,夹在一面凸面镜和一面凹面镜的矛盾张力之间,而王炜的文章正是这种张力的佳体现。

《大地报告》摘录:

画家口中另一个被当地修改丰富了的神话,有着 明显的实用意义:“2004年,我跟扎西顿珠等几个 人在东嘎二号窟东侧的断壁上临摹壁画。断壁上边有告个洞,洞上边还有个鹰窝。我们从8月画到9月,还没画完,老飞出来了,在我们头顶盘旋,发出一种 奇怪的叫声;一群不知哪里来的鸟鸦也经常来骚扰我 们。这时,扎西顿珠说:“鹰可以生下一种既像鹰、行又像狗的动物,叫做枭,身体是狗,但是有鹰的翅膀 开始叫出鹰的声音,后来就变成狗叫,最后把自已 的父母吃掉。我们又兴奋又害怕,研究了几天要不 要上去看看,最后的结果是把村支书叫来,村支书说 不能上去,凡是见到那种场面的人都会死!后来我们 决定撤离,当地老百姓也把断壁上的那个洞堵上了。” 魏毅在当时与我合作的工作笔记中这样理 解:“外来者半信半疑的关于枭”的信息,被当地 人轻易认可。原始动机也许仅仅是害怕外来者给原本平静的村庄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但堵住洞口这一行为,已将他们拖入一个外来神话的本土化叙事中,这个简单的传播一认同一强化的过程,几乎标志着一个神话初步构建的完成。所谓的“以讹传讹’,实际上是一种大众集体无意识情绪观照下的叙事实践。” 法国诗人彭热曾有一首诗写道:“常见之鹰落在 我们中间。”我把那些貌似单调、常见的鸟类以及同样貌似单调普通的故事,看作落到我生活中的“常见 之鹰”,带着不回应的、停止了预言的阴郁和一种不被驯化的力量。在疆、藏的边境地区,动物占领了国与国之间的中间地带,这里的主人往往是鸟类,它们在那里可以不被人类打扰地活动和栖息。同样,不论贾谊还是爱伦·坡,当他们试图与鸟对话时,他们也处在一个人与命运力量的中间地带,人生失败和政治现实的影子暂时退却到人与鸟的关系之外,但是,被当作预言者的鸟并不告诉他们任何命运的秘密,只促使他们接...

《大地报告》目录:

自序:另一种中国行纪/005
Chapter 1启程中的对话/019
穹窿史
波浪公路
铁路的图案
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
盐湖的光
昨日的“脐点”
不再预言的鸟
腾格里和她
Chapter 2工作者/095
飞岛
马人
大峡谷的劳动
走向荒野的哲学
迷宫消失的喀什
冬眠的山野
“不完全”的沈阳
Chapter 3朋友的去向/159
渤海的形象
上都与虚空
向下的大同
九嵕山及其他
朋友们的东北
Chapter 4运动的终点/201
西安的幽灵
运动的终点
大雪中的孪生遗迹
身边的溪流
不可能的还乡
跋:一个人所喜爱的/233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