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之后:19位世界著名新闻摄影记者作品解析》简介:

本书介绍了20—21世纪19位伟大的新闻摄影记者,集合了他们具代表性的作品,旨在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他们及他们的理论。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有国际代表性的摄影大师,包括玛格丽特·伯克-怀特、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美国传奇女摄影记者多罗西亚·兰格、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沃纳·比肖夫等。在本书中,你将了解他们如何记录历史,如何将个人审美融入历史洪流,如何通过他们所拥有的主题、技术、风格传达某种具体的现实愿景。

《镜头之后:19位世界著名新闻摄影记者作品解析》摘录:

他的作品充满了奇妙色彩和趣味性。他爱开玩笑,妙语连珠,热爱生活的方方面面。他曾说:“当你想笑的时候就该开怀大笑;当你想哭的时候,就该放声痛哭。”带有讽刺意味的乐观主义是其作品的典型特征。 有一次,我走在一条狭窄的街道上面是一位遛狗的女士。她看起来很有趣,于是,出于好奇,我学了一声狗叫。女士立刻转过身来踢了一下旁边满脸困感的狗。我猜我发出的声音和狗的叫声是一样的。”一些炫目的词是对艾略特・厄韦特摄影风格的最佳概括,这些特征也是对他本人的完美描述。对他周围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充满着强烈的好奇;他知道如何充满乐趣地介入以改变它们;他描绘它们的时候常常带有讽刺的意味一一他的声音、他的文章、他的相机都成了他的描述工具一一他偏爱荒诞不经的事和超现实主义的事情,也十分喜欢狗,这将成为他四本书的主题。厄韦特基本上是四海为家:他出生于巴黎一个有着俄罗斯血统的犹太家庭。童年是在意大利度过的,后来他回到了法国,但在他即将迈入青春期时,他与家人一起移民到了美国以逃避法西斯的种族法。先是在组约,然后在洛杉矶,他印制了好莱坞影星用来签名并寄给粉丝的照片。在他还很年轻的时候,他就回到了欧洲。他加入了美国陆军,成为一名助理摄影 在纽约,他遇见了罗伯特・卡帕,尽管两位艺术家走向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卡帕成了名战地记者,总是在前线奔波;而厄韦特则成了著名的街头摄影师和人像摄影师,但这次会面对于厄韦特来说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953年,厄韦特加入了玛格南图片社(他后来成为该社社长),这确保了他在摄影大师众神 地位。 艾略特・厄韦特似乎在对那些观看他照片的人说:过得快活些,享受生活,别只把自己当成是一名旁观者或见证者。积极参与到你所看到的事物中来,成为活跃的主体,无论是(矛盾的、古怪的、滑稽的、尖锐的)批评还是心意相通的感觉都不要放弃。...

《镜头之后:19位世界著名新闻摄影记者作品解析》目录:

序言 6
多罗西亚·兰格 11
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 19
塞西尔·比顿 27
玛格丽特·伯克-怀特 37
乔治·罗杰 43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51
大卫·西摩 63
罗伯特·杜瓦诺 73
罗伯特·卡帕 83
沃纳·比肖夫 97
W.尤金·史密斯 105
恩斯特·哈斯 115
马克·吕布 123
拉里·伯罗斯 131
艾略特·厄韦特 133
费迪南多·希安纳 147
阿巴斯·阿塔 161
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 167
史蒂夫·麦凯瑞 181
作者简介 194
图片来源 194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