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简介:

深入挖掘日本走向战争深渊的缘由终始,揭秘美国“耻辱之战”的前因后果

非虚构写作典范,自海量资料和深度细节中披沙拣金,震撼再现战争场景

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美国不是创立于1776年7月4日,而是1941年12月7日。那一天,由航空母舰、驱逐舰和小型潜艇支援的354架日本战机突然猛烈袭击美国珍珠港,造成2 403人死亡,重创8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摧毁188架战机。珍珠港事件是太平洋战争的开场,迫使美国结束长期以来的孤立主义政策,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彻底改变了二战的走向和国际政治的格局。

克莱格•尼尔森为写作本书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进行了近5年的研究工作。本书展示出战争中美日双方恐怖、混乱、暴力、悲剧和英雄主义攻击的异常丰富的细节。我们会看到水手、飞行员、军官、外交官、将军、天皇、总统,不同立场与角色的人,在世界历史上这个令人震惊的戏剧性时刻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们也会看到当日军飞行员飞临夏威夷时,被旖旎风光打动而拍照留念;当日军轰炸机群呼啸而过时,“内华达号”的军乐队仍浑然不觉地吹奏着国歌;当“俄克拉荷马号”被鱼雷击中时,巨大的震动触发一台留声机播放起流行的爵士乐;当轰炸机俯冲投下致命炸弹时,日军飞行员却对地面的美国士兵露出微笑;当被毁的“亚利桑那号”开始下沉时,年轻的水兵必须立即选择是与军舰一起沉没还是跳入燃烧着柴油的水域……

在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作者追踪1941年之前数十年的草蛇灰线,从美日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各个方面,分析导致珍珠港事件爆发的必然和偶然因素。从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的“黑船”打开日本国门,到东乡平八郎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国海军,到五国海军会议,再到二二六兵变,以及二战爆发后美国和日本的微妙关系。最后,本书得出了重要的结论,即悲剧的不可预见性以及该事件延续至今的影响。

编辑推荐:

1. 1941年,深陷中国战场的日军资源难以为继,转而向东南亚的英美利益范围开战,珍珠港事件爆发。而美国的加入改变了二战的走向,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二战的一部分,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也奠定了时至今日的亚太政治格局。

2. 本书基于大量原始史料,作者的研究小组汇集整理了近100万页的文档,同时从日美双方的视角进行考察,使本书具有超强的权威性、公正性和可靠性。

3. 探寻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脉络,回溯至20世纪初,通过日美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方面,探讨日本如何一步步走向战争,美国的孤立政策如何走向结束,日美之间以及与苏、英、法、中等国的利益关系,日美之间的文化误解等问题,深入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

4. 通过梳理大量史料,还原战争细节,不仅翔实描写各部队和战舰的作战情况,更展现出个体在战争中的真实处境,促使人们反思战争、政治与人性。作者是多次获得重要奖项的非

虚构作家,使本书具备了更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珍珠港》摘录:

在星期五的白宫会议上,赫尔对野村吉三郎和来栖三郎说:“每过去一个小时,我都更加相信他们不光明正大,他们说的话很含糊,模棱两可……我确信他们不打算与我们达成任何有信誉的协议。”弗朗西斯・帕金斯回忆那次会谈时说:“没有表露出对日本人攻击美国的担心。更关心的是日本如何通过新加坡打击英国。据战争部长史汀生说:'菲律宾无力抵抗,我们一直都知道这一点。”美国海军信心十足,没有人问到它在哪里,或它如何疏散(即占据位置)。如果要提出这些问题,一定是非常糟糕的。”

《珍珠港》目录:

序 言 无畏舰和磨石
第一部分 通往战争之路
第一章 未雨绸缪
第二章 邪恶的风
第三章 1941年秋
第四章 11月
第五章 12月6日
第二部分 突袭 !
第六章 从天而降
第七章 珍珠港
第八章 描述不可言说之痛
第九章 耻辱
第十章 复兴
第三部分 胜 利
第十一章 复仇
第十二章 胜利
第十三章 遗产
附录 1 判决和争议
附录 2 荣誉勋章
致谢
参考资料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