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欣交集》简介:

本书精选作者数十篇文学美学随笔、札记,反映了作者积极入世与脱俗出世兼具的人生和美学追求,配以精美插图,合乎散步之旨。

李叔同早年深受西方艺术思潮影响,在艺术方面兼擅多能,他主张以美育来净化人心,强调艺术必须有社会承担。他在艺术的道路上徜徉留下的文字,既关艺术之要事,又深寓人生之智慧。晚年更注意将佛学思想引入艺道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传统美学平淡、恬静、冲逸的审美风范。李叔同有关艺术和审美方面的论述,是弥足珍贵的遗产。

《悲欣交集》摘录:

题梦仙花卉横幅 人生如梦耳,哀乐到心头。酒剩两行泪,吟成一夕秋。慈云渺天末,明月下南楼(今春过城南草堂旧址,楼台杨柳大半荒芜矣)。寿世无长物,丹青片羽留。 甲寅秋七月,李息时客栈塘 玉连环影•为丏尊题小梅花屋图 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 甲寅立春节,息翁

《悲欣交集》目录:

美学的散步(代总序)第一编早年诗文 西湖夜游记 辛丑北征泪墨 呜呼!词章! 二十自述诗序 诗钟汇编初集序 李庐诗钟自序 城南草堂笔记跋 音乐小杂志序 昨非录 国学唱歌集序 沙翁墓志跋 白阳诞生词 咏山茶花 甲辰二月望日歌筵赋此叠韵 七月七夕在谢秋云妆阁有感诗以谢之 赠语心楼主人 重游小兰亭口占 滑稽传题辞四绝 为老妓高翠娥作 戏赠蔡小香四绝 醉时 春风 昨夜 初梦 帘衣 夜泊塘沽 遇风愁不成寐 感时 津门清明 赠津中同人 登轮感赋 轮中枕上闻歌口占 和宋贞题城南草堂图原韵 书愤 咏菊 春游 人病 为沪学会撰文野婚姻新戏册既竟,系之以诗 茶花女遗事演后感赋 朝游不忍池 东京十大名士追荐会即席赋诗 题胜月吟剩 题罗阳选胜录 净峰种菊临别口占 为红菊花说偈 老少年曲 南浦月·将北行矣留别海上同人 金缕曲·赠歌郎金娃娃 菩萨蛮·亿杨翠喜 金缕曲·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 高阳台·忆金娃娃 喝火令·哀国民之心死 西江月·宿塘沽旅馆 南南曲·赠黄二南君 清平乐·赠许幻园 满扛红·民国肇造志感 秋柳 废墟 早秋 朝阳 月夜 月 落花 秋夜 幽居 天风 梦 西湖 悲秋 晚钟 归燕 丰年 人与自然界 祖国歌 春郊赛跑 忆儿时 我的国 厦门市第一届运动大会会歌 清凉 送别歌第二编 谈艺论佛 庄闲女居士手书法华经序 李庐印谱序 李息翁临古法书序 篆刻拓本自跋 小梅花屋画本跋 旭光室额跋 马冬涵印集序 四上人诗钞序 书草庵门联补跋 为张人希家藏清代名家书画册题跋 题丁慕琴绘黛玉葬花图 题陈师曾荷花小幅 题梦仙花卉横幅 玉连环影·为丐尊题小梅花屋图 乐石社记 竹园居土幼年书法题偈 马冬涵居士三异图题偈 题郑翘松卧云楼诗存 题王梦惺居士莱园文稿 题永春胜闻居士淡斋画册 为漳州印友题偈 虞愚居士问书法妙义为说二偈 印光法师文钞题词并叙 题过化亭跋 一梦漫言序 一梦漫言跋 韩全传序 唐学士韩惺墓道摄影题记 韩惺评传序 关于写字的方法 图画修得法 西洋画法 释美术(来函) 艺术谈第三编 人生散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 佛法十疑略释 佛法宗派大概 佛法学习初步 为杨白民书座右铭跋 四友重摄一影题跋 为梁胜闻居士书示遗训 悲智颂(赠闽南佛学院同学训语) 书寒山大士诗赠郭沫若 题李芳远诗集《大方广宝寺初集》 手书《行事钞》警训赠圆拙法师 手书蒲益大师警训赠传净法师 手书“座右铭” 李卓吾像赞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南闽十年的梦影 祗园记 瑞竹岩记 华严集联三百序 改习惯 改过实验谈 最后之口口 赠闽南会泉长老联 泉州开元寺斋堂联 转道和尚七秩寿联 抗日战争时期题承天寺联 草庵门联 光明寺石佛像对联 净峰寺客堂门联 赠法轮长老联第四编 书札选录 致徐耀廷 致陆丹林 致刘质平 致夏丐尊 致李圣章 致李绍莲 致丰子恺 致李圆净 致胡宅梵 致李晋章 致高文显 致啸川 致叶宗择 致李芳还 致许晦庐 致马冬涵 致刘绵松 附:印光法师致弘一法师书附录 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业 弘一法师的书法 全面调和 李叔同先生的文艺观编者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