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拉格:一部历史》简介:

在这部受到普遍称赞的权威性的《古拉格:一部历史》著作中,安妮•阿普尔鲍姆第一次对古拉格——一个大批关押了成百上千万政治犯和刑事犯的集中营——进行了完全纪实性的描述,从它在俄国革命中的起源,到斯大林治下的扩张,再到公开性时代的瓦解。阿普尔鲍姆深刻地再现了劳改营生活的本质并且将其与苏联的宏观历史联系起来。

《古拉格:一部历史》出版之后立即被认为是一部人们期待已久的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对于任何一个希望了解二十世纪历史的人来说,它都是一本必读书。

《古拉格:一部历史》摘录:

不过,想要孩子的女囚犯也大有人在,但是她们的命运同样悲惨。人们多次提到那些在劳改营里生孩子的女人的自私和唯利是图,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哈娃·沃洛维奇的故事。沃洛维奇是一九三七年被捕的政治犯,她在劳改营里非常孤独,因此考虑生一个孩子。尽管哈娃并不特别爱孩子的父亲,叶列昂诺拉还是于一九四二年出生在一个没有母亲专用设施的劳改营里: "那里有三个母亲,在营房里给了我们一个自己的小房间。臭虫像沙子一样从屋顶和墙上往下掉;我们整夜都要从孩子们身上把它们掐死弄掉。白天我们必须出去干活儿,把婴儿留给我们能够确定不去干活儿的老年女犯照看;她们总是偷吃我们留给孩子的食物,一点也不感到害臊。" 然而,沃洛维奇写道, “整整一年间,每天晚上我都坐在孩子的小床旁边,把臭虫一个个掐死并且默默地祈祷。我祈求上帝,哪怕把我的苦难延长一百年,也不要让我与我的女儿分开。我祈祷将会与她一起获释,即使因此成为乞丐或者残废。我祈祷我能把她抚养成人,即使为此我不得不向人卑躬屈漆乞求施舍。但是上帝没有回应我的祈祷。当我的宝宝刚刚开始学步时,当我刚刚听到她所说的第一句话——那一句美妙温馨的‘妈妈’——时,不顾冬天的严寒,他们把衣衫褴褛的我们塞进一辆货车转送到了‘母亲劳改营’。在那里,我的长着满头金色卷发的矮胖小天使很快变成一个苍白的幽灵,眼睛下面有乌青的阴影,嘴唇全部都烂了。” 沃洛维奇最初被安排在一个林业劳动队,后来又被派到一个锯木厂干活儿。晚上,她带回去一小捆木柴送给托儿所的保育员。作为交换,她被允许在正常探视时间之外去看女儿。 “我见过保育员早晨叫孩子们起床。她们总是连拉带拽硬把孩子从冷冰冰的床上弄起来……对孩子们又打又骂。她们脱掉孩子们的睡衣,用冰冷的水给她们洗漱。孩子们甚至不敢哭喊。他们像老人一样轻轻的抽着鼻子,发出轻微的叫声。 这种让人难受的声音天天都从小床上发出。已经大得可以坐起来或者...

《古拉格:一部历史》目录:

本书获誉
致谢
序言
第一部分 古拉格的起源,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三九年
第一章 布尔什维克统治初期
第二章 “古拉格的第一个劳改营”
第三章 一九二九年:重大转折点
第四章 白海运河
第五章 扩大劳改营
第六章 大清洗及其后果
第二部分 劳改营的生活和劳动
第七章 逮捕
第八章 监狱
第九章 押解,到达,挑选
第十章 劳改营的生活
第十一章 劳改营的劳动
第十二章 惩罚与奖励
第十三章 看守
第十四章 囚犯
第十五章 妇女和儿童
第十六章 垂死的囚犯
第十七章 生存的策略
第十八章 逃跑与反抗
第三部分 劳改营工业联合体的兴衰,一九四○年至一九八六年
第十九章 战争爆发
第二十章 “局外人”
第二十一章 特赦——及后来
第二十二章 劳改营工业联合体的全盛时期
第二十三章 斯大林死了
第二十四章 囚犯的革命
第二十五章 解冻——与释放
第二十六章 持不同政见者的时代
第二十七章 八十年代:捣毁塑像
尾声:纪念
附记:究竟有多少?
参考资料
注释词汇
索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