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的代价》简介:

“在那一年,我问他们每个人,是否想过死亡,想到这个是否会感到害怕。几乎所有人都对第二个问题做出了否定的回答。活得太久让他们害怕;而死亡可以解决活得太久的问题。他们晚年的智慧之一是承认死亡和变老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年轻人认为自己不会死,或者变老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

——约翰·利兰

如果活得足够长,每个人都会有成为老人的一天。21世纪已经进入长寿时代,我们也随之步入老龄化社会,那么变老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要为长寿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资深《纽约时报》记者约翰·利兰刚刚结束婚姻,父亲早已去世,现在他要独自照顾年迈的母亲。他逐渐发现一些独属于老人以及与老人相处的问题,于是他带着一系列疑问追踪并贴身采访六位高龄纽约老人,时间持续整整一年。

在采访的那一年,他57岁,而他的受访者都超过 85 岁,这也是美国增长最迅速的年龄层。所有老人都失去了点什么:行动能力、视力、听力、配偶、子女、同伴、记忆。从起床的那一刻直到就寝,他们是怎样度过一天的,他们对明天有什么期望?他们怎样应对服药问题、子女和不断变化的身体状态?他们丧失能力的速度像昔日获得能力一样快。有没有这样一道门槛,跨过去之后,人生的价值就逐一丢失?

约翰选取了大多数人不愿意谈论和面对的主题——老人是如何慢慢衰老并走向死亡的。即使国家的养老制度已经十分完善,依然有很多老人无法“善终”。这六位老人都不能再说“明天会更好”。明天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思维和身体进一步衰退,对生活的掌控更弱,朋友和爱人更少。无论他们有什么健康问题——糖尿病、关节炎、健忘、心脏病、老眼昏花或者听力不佳,都只会不断恶化。

在书中,约翰以记者的生动笔触,如实记录了老人的生存现状,关注议题涉及老人的健康,老后的艰难,老年人的孤独感,独居的困境,养老的保障,养老院的体系设置,医疗的局限,生前遗嘱的意义,与配偶子女的情感与矛盾,以及如何过上自主、快乐、有尊严的老龄生活。

在老龄化和少子化日渐严重的今天,这本书对我们来说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参考意义。

《长寿的代价》目录:

第一部分 代价
第一章所有人都失去了点什么
我从2015年开始做一个题为“年过85岁”的系列报道,跟踪采访六位纽约老人。有些人还在工作,有些人足不出户。所有人都失去了点什么:行动能力、视力、听力、配偶、子女、同伴、记忆。但很少有人失去一切。
我想知道,从起床的那一刻直到就寝,他们是怎样度过一天的,他们对明天有什么期望?他们怎样应对服药问题、子女和不断变化的身体状态?他们丧失能力的速度像昔日获得能力一样快。有没有这样一道门槛,跨过去之后,人生的价值就逐一丢失?
◎他们的通讯录会出现一个个黑洞
◎科技可以使更多人活到高龄
◎在生命价值降低时,我们能大胆承认吗?
◎体弱无力意味着要容忍更多的东西
第二章老后的艰难
这六位老人都不能说明天会更好。明天预示着思维和身体进一步衰退,对生活的掌控更弱,朋友和爱人更少,或缓慢或快速地走向死亡。无论他们有什么健康问题——糖尿病、关节炎、健忘、心脏病、老眼昏花或者听力不佳,都只会不断恶化。
◎选择性记忆,只记住快乐
第三章什么样的人能活得更久
能撑到85岁或90岁的人都非常坚韧,他们知道怎样应对损失,熬过各种各样的难关。钱是有用的,家人也是有用的。更好和更明智的做法还有遗忘,选择性遗忘。
◎年老之后的价值观变化
第四章老人的互惠互利
年过85岁之后,只有27%的人处于已婚状态,有40%的人独居。他们都没有心情谱写新篇章,因为这意味着要照顾另一个人的需求,并且这种需求有增无减,而他们满足这些需求的能力却只会降低。
◎从被人需要中获得回报
第五章独居的问题
数据显示,独居的人有更多的健康问题,抑郁和早亡的可能性更大,与社会脱节的风险随年龄增加。过去,比配偶活得长的老人可以指望子女或其他亲戚陪伴,但如今,只有1/5的85岁以上老人与家人生活在一起。
◎对社会接触丧失兴趣
◎无法开始的新关系
◎丧偶女性通常过得很好
第六章活得更长与活得更好
医疗系统越是能让人们活到高龄,他们越有可能患上严重降低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医学致力于延长寿命,而不是促进健康。医学在帮人们活得更长,但多出来的这些年被添加在了末尾,而人们那时已经太衰弱或病得太重,无法享受其中的乐趣了。
他们距离临终的时间本来是一天,我们给了他们一个月,然后称之为医学进步。
◎当你活得足够久
◎真正糟糕的始终是下一步
第二部分 经验
第七章不为明天担心
不要表现得像老人一样,围坐在一起讨论疾病和腰背疼痛,那并不会令你开心。我们可以讨论歌曲和电影,还有星期天的橄榄球赛,谁都知道生活中总有坏事发生,但不要听也不要说,这对我们的情绪没有好处。
◎不因为自己的难处去责怪别人
◎不用困难定义自己的生活
◎只想今天,不想更远
第八章为老年做好准备
快乐就是,你有个好地方住,钱够花,家庭美满,就这么简单。享乐的时候不要以自己的健康或经济保障为代价,要懂得正确而不是错误地花钱。
最重要的是,给最后的日子留足钱。
◎好好利用社会福利和服务
◎年老之后,成就还有多重要?
◎认清虚假的需求
◎生前遗嘱的意义
第九章什么时候努力医治,什么时候放弃治疗
疼痛令我母亲难以忍受,这吞噬了她的生命。她的疼痛像大海,她在里边游动,却看不到岸边,而她也不想看到岸边。已经没有任何神奇疗法能给她希望了,对她来说,有用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她看到的未来就是更多疼痛和衰弱。
我从那时起开始收集关于安乐死的信息,我想,这是我该为她做的。
◎必定会输的战斗
◎病人陪护者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继续活下去的意义在哪里
◎接受死亡就是接受生活
第十章养老院中的家庭关系
对有些老人来说,养老院使他们能够摆脱子女获得独立。在养老院,大家在同一屋檐下开展所有活动,身边都是和他们差不多的人,按照年龄和体能加以区分。养老院优先考虑的重点是保证最脆弱的住户存活并健康,同时压低成本,安全和效能始终被放在第一位。
◎家人探望的重要
◎再婚的可能
◎无须化解冲突
第十一章 父母始终都是父母
父母就是父母,始终都是父母,我们的角色没有互换。我是女儿,母亲从来不让我忘掉这一点。抚养孩子和照顾老人是两回事,你能够让孩子插翅腾飞,对父母而言,情况往往相反。
◎依赖子女不是失败,而是成功
◎从家人那里获取情感支持
◎过滤掉那些令人恼火的关系
第十二章 不会重来的恩赐
在那一年,我问他们每个人,是否想过死亡,想到这个是否会感到害怕。几乎所有人都对第二个问题做出了否定的回答。活得太久让他们害怕;而死亡可以解决活得太久的问题。他们晚年的智慧之一是承认死亡和变老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年轻人认为自己不会死,或者变老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
◎简简单单地活着
◎做瑜伽保证不了老年的健康
◎不要太认真
◎就像来日无多那样
◎时间既是有限的,又是令人惊喜的
后记:我们都不会永远活着
我平静地接受了约翰和弗雷德的死讯,约翰一直想走,而弗雷德曾那么顽强地期待着再活20年。我喜欢他们俩,而且想念他们,但我不希望任何人得到永生。当一个朋友出现严重的健康危机时,我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感到绝望,但我仍然为他治疗中的每个积极迹象感到欢欣鼓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