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意义》简介:

在人类历史上95%的时间里,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将工作置于近乎主宰的位置。

古箴言说,“人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如今大部分人却将生活过成了“泪流满面”的样子。人类从何时开始工作的?人与工作的关系发生过哪些改变?人被当作生产力工具投入经济增长,又是怎样形成的?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剑桥大学的人类学家詹姆斯·苏兹曼绘制了一幅宏大的工作简史。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直到智能化的人类未来,挑战了关于工作变革与人类进化的一些深刻的假设。他融合了人类学、进化生物学、物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表明虽然我们费尽心力通过工作寻找快乐的意义和目的,但是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过上了工作时长远少于现在但是足够充裕且闲暇的生活。当代社会将人物化为工具,鼓励持续工作以满足经济的无限增长,究其原因,就在于稀缺经济学的引导。人们担忧资源稀缺,因而勤奋工作变得重要,人也变得越来越忙碌。

苏兹曼认为,自动化技术的到来使我们再次处于历史上一个相似的变革时期。如果机器人代替人去做重复性的工作,那么人该做些什么才能更有价值。他认为自动化有可能彻底改变人与工作的关系,他并不主张回到原始社会这种激进的观点,而是希望我们能够以“富足的原始社会祖先为借鉴,思考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工具的意义。这种从工具人思维向“Human Being”的转化,才是他写作本书更真切的建议。

《工作的意义》摘录:

然而,在人类到城市的故事里,其他一些章节则是用有序的脚本写出来的。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现代中国城市规划者和建筑师的超大手笔。就在40年前,80%的中国人住在农村;但如今,60%的中国人居住在城市,家庭和工作场所都是用玻璃、水泥和钢铁建造的,周围铺设了笔直宽阔的沥青公路,而且在供水、能源、废物处理和通信方面建立了完善的基础设施。从1979年到2010年,2.5亿中国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供职于迅速发展的制造业,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口迁事件。这个过程不仅导致大量新建的、入住率偏低的“鬼城”几乎一夜间涌现了出来,还导致城市的摊子越铺越大,逐渐向农村地区拓展,吞噬了很多静谧的屯子、村庄、农场和城镇。

《工作的意义》目录:

序 言//III
第一部分 工作的起源//001
第一章 活着就是为了工作? //003
第二章 闲散的手和忙碌的嘴//021
第三章 工具和技能//041
第四章 火的好处//067
第二部分 低欲望的原始生活
第五章 富足的原始社会//091
第六章 非洲森林里的幽灵//107
第三部分 在田间辛苦劳作//131
第七章 跳崖的考古学家与早期农业发展//133
第八章 宴会和饥荒//155
第九章 “时间就是金钱”//175
第十章 早期机器工业与工人反抗//195
第四部分 城市化的人类//215
第十一章 明亮的灯光//217
第十二章 无穷欲望的弊端//233
第十三章 人才之战真的合理吗? //255
第十四章 社畜之死//281
第十五章 智能技术的挑战//303
结论//319
译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