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上下)》简介:

尼采是19世纪后期著名的德国哲学家,近百年来对他的思想内涵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这部《尼采》是海德格尔1936-1940年间在弗莱堡大学做的讲座,又附加了若干篇论文。这些论文作于1940-1946年之间。讲座文本在书中是按照内容编排起来的,而不是按课时顺序;但讲课特征仍旧保留下来了,包括无可避免的冗长的陈述和复述。在上卷中,作者按哲学门类探讨了尼采的主要思想;在下卷中,作者探讨了尼采的形而上学与欧洲的虚无主义。

《尼采(上下)》摘录:

海德格尔所做的六个尼采讲座依次为:1、《尼采:作为艺术的强力意志》(1936-1937年冬季学期);2、《西方思想中尼采的形而上学基本立场:相同者的永恒轮回》(1937年夏季学期);3、《尼采的第二个不合时宜的考察》(1938-1939年冬季学期);4、《尼采关于作为认识的强力意志的学说》(1939年夏季学期);5、《尼采:欧洲虚无主义》(1940年第二个三分之一学年);6、《尼采的形而上学》(1941-1942年冬季学期,已预告而未做成)。 眼下的《尼采》两卷本就是作者根据上列讲座(第三个除外)整理而成的,此外又加上了相关的四篇论文(作于1941年和1944-1946年)。 在几个讲座中,他先讲了尼采与美学(第一章),接着讲尼采与形而上学(第二章),再讲尼采与知识学(第三章),然后讲尼采与欧洲虚无主义(形而上学史)问题(第五章)。 在海德格尔看来,一般形而上学的本质结构就由以下五个基本环节构成:本质、实存、真理的本质、真理的历史、人类;若用更简化的讲法,那就是五个基本概念:“本质”、“实存”、“真理”、“历史”、“人类”。这样五个环节,海德格尔称之为“形而上学统一本质”的“五重性”。所谓“五重性”(das Fünffache)是强调五者的交织一体关系,五者中的每一个同时都命名着其他几个词语所言说的东西。 虚无主义意味着什么?——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强力意志》第2条)。 这五个“基本词语”代表着尼采的“哲学基本学说”:强力意志说、永恒轮回说、公正说、虚无主义说、超人说。海德格尔引证过尼采的一则笔记:“争夺地球统治地位的斗争的时代就要到了——这场斗争将打着哲学基本学说的旗号”。[7]该笔记写于1881-1882年间。尼采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认识和谈论上述“哲学基本学说”。《曙光》一书作于1881年,“永恒轮回”这个“最沉重的思想”也是同年形成的;在此后不足十年的时...

《尼采(上下)》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作为艺术的强力意志
第二章 相同者的永恒轮回
第三章 作为认识的强力意志
第四章 相同者的永恒轮回与强力意志
第五章 欧洲虚无主义
第六章 尼采的形而上学
第七章 对虚无主义的存在历史规定
第八章 作为存在历史的形而上学
第九章 关于作为形而上学的存在历史的草案
第十章 回忆到而上学中去
编者后记
全书概览
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