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三书(共3册)》简介:

《正信的佛教》的作者圣严法师以真修实证的智慧,扎实严谨的学术素养,透过平实流畅的语言,领你进入陀的世界,契悟佛教的奥秘。他在本书中为您解释佛教在两千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其根本精神在流布的同时,掺杂的很多异质成分,和曲解。佛陀是救世主吗?宇宙和生命从哪里来?佛教徒相信上帝吗?相信灵魂吗?相信转世吗?崇拜鬼神吗?反对自杀吗?反对节育避孕吗?佛教徒有国家观念吗?能参加军政工作吗?

《学佛三书(共3册)》摘录:

佛宝是指已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竟的人。任何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所以,过去、未来、现在的三世十方诸佛,都是我们皈敬的物件。但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历史人物之中,成佛的,尚只有释迦牟尼一人。 所谓法宝是指修行成佛的方法和道理,而我们所知的法宝是释迦牟尼所说的,因此称他为‘本师释迦牟尼佛’。现在所见的法宝是指经、律、论的三藏教典以及祖师们的注解、语录,是指导我们如何修行而且必须修行的依准。 所谓僧宝是指正在修学佛法,并且协助他人修学佛法,护持众生修学佛法的人,是包括菩萨、罗汉以及凡夫僧尼。可是圣僧的菩萨与罗汉,凡夫见到也不认识;凡夫所接触的,多半是凡夫僧,因此,以人间的比丘、比丘尼为僧宝的中心。 僧宝是老师,法宝是教材,佛宝是发明及发现教材的过来人。唯有三宝齐备,才是完整的佛教;否则仅信三宝之中的佛宝,那和盲目地迷信神鬼无异;仅信三宝中的法宝,则和一般的学者研究学问无异;仅信僧宝,则和普通人认干爹、拜干娘相似,那就不是佛教。 我们可以把人间的生活形态和心态,分为三类:第一,绝对的多数是属于恋世型的,对于任何事物都放不下,争名夺利、饮食男女、醉生梦死,苦恼终生而不知生为何来,死向何去?活著的时候放不下,要死的时候舍不得,所以佛称他们为可怜愍者。第二类人是厌世者,他们或是愤世嫉俗,或怀才不遇;或是消极、悲观,对于生命抱著无可奈何的态度。因此,前者会变成玩世不恭,或退出人间社会的大舞台,而过隐遁的生活;后者若不自杀而死,也会逃避现实,抑郁以终。第三类,是属于放得下、提得起的人。他们见到人间的疾苦,世事的危脆,以悲天悯人的怀抱,拯救世间众生于水深火热之中,即使跋山涉水,乃至于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这就是被后世称为贤者和圣人的型范。 以佛教的观点看,第一类人是凡夫根性;第二类人,类似小乘根性;第三类人,类似大乘根性。不过,若以佛法化导, 第一类人虽是凡夫,也能够渐渐获得智慧,洞察世间现象,为...

《学佛三书(共3册)》目录:

新序
上篇 佛陀示现
如何理解佛教
佛教为何出现在印度
由人成道的佛陀
佛陀的教化工作
佛陀的根本教义
佛陀的教团
佛陀的晚年
中篇 基本教义
佛教的信仰与教义
因果与因缘
唯心与唯名
活佛与活菩萨
下篇 修持方法
学佛与日常生活
佛教的修行方法
在家居士如何学佛
小乘当真不好吗
佛子能拜鬼神吗
观世音菩萨
念佛与助念
学佛的基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