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犹太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希伯来圣经文学研究》简介:

本书是一部在综合运用和吸收历史学、语言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以及文学批评理论等领域方法和知识基础上,系统研究《希伯来圣经》文学成就的著作,涉及希伯来神话、族长传说、史诗、历史文学、先知文学、诗歌、智慧文学、小说等各种主要的文学文类。作者不但考察了《希伯来圣经》总体上的历史编纂性质,而且将语言形式、文化影响、神权观念和现代诗学四重维度有机结合,在揭示古代希伯来历史文化精神的同时,深入分析了每一具体文类代表性文本的诗学特征。无论在全书的结构、研究方法还是许多具体的结论上,都显示了作者在借鉴国际学术界成果基础上的独到思考和眼光。

《古犹太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希伯来圣经文学研究》目录:

导论古典时代与古代东方文学研究中的古典学品质与方法——兼谈《希伯来圣经》文学研究的方法问题
一、古典时代:从西方到东方
二、文学的疆界:现代诗学视野中关于文学观念的两种对话—
三、《希伯来圣经》的主要内容和文学类别
四、《希伯来圣经》文学研究的四重维度
第一章希伯来神话
一、希伯来神话与古代近东神话的联系
二、“借壳”而“质异”:希伯来神话与异教神话关系的实质
三、希伯来神话的总体叙述结构及其意义
四、作为一种“有目的性叙述”的神话:以第一创世神话为例
第二章希伯来族长的故事
一、历史性与传奇性:族长叙述的文学类型与基本特征
二、错位的诠释:不同时代文化语境下族长形象的分析
三、圣约重申与“延宕型”故事叙述模式
第三章“英雄”与信仰:作为民族史诗的“出埃及”叙述——以《出埃及记》为中心
一、希伯来民族史诗的特征
二、摩西的形象与耶和华的形象
三、出埃及史诗的叙事艺术
第四章历史与“被叙述的历史”(上):古代以色列民族律法观念下的王权特征
一、对相关文献的说明和分析
二、“启示”——古代以色列律法的观念基础
三、《申命记》中的“王律”与“申命派”历史中的王
四、以色列民族“有限君权”观念的现实成因
第五章历史与“被叙述的历史”(下):话语权力塑造下的扫罗王与大卫王形象
一、文化诗学视域中的历史书写
二、早期历史文本中关于扫罗王和大卫王的叙事
三、晚期历史文本中关于扫罗王与大卫王的叙事及不同历史文本的叙述传统
第六章先知文化与先知文学(上):从异教先知文化传统到希伯来先知文化传统
一、古代近东的异教先知预言传统
二、希伯来先知预言传统的开始——“摩西式先知”
三、真假先知及其预言之辨
第七章先知文化与先知文学(下):希伯来先知文学的文体特征与叙述策略
一、散文体叙事与诗歌体叙事在希伯来先知书中的功能及特征
二、转喻性叙事和隐喻性叙事——《何西阿书》的主旨及其叙事策略
第八章希伯来诗歌与《诗篇》
一、希伯来诗歌的主要形式特征
二、《诗篇》的结构、分类及特点
三、语词、意象结构与民族意识:解读《诗篇》第二十三篇
第九章希伯来智慧文学(上):智慧文学的特质、历史语境与精神内涵
一、智慧文学的一般特征
二、智慧文学的特质及其在希伯来文化传统中的意义
三、智慧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历史文化语境
四、自然神学、创造神学与启示神学:智慧文学的三重精神内涵
第十章希伯来智慧文学(下):《约伯记》文本的复调式结构及其意义
一、《约伯记》的复调式结构与文体风格
二、教谕性散文体开篇:独白式言说
三、主体封闭的智慧对话:失效的对话价值
四、从智慧诗歌到“求问一应答”模式:启示与认知的意义
五、重返散文体的结局:人生况味的呈现
第十一章迥异的历史情怀:希伯来小说《路得记》和《以斯帖记》
一、不同时代的回响:关于《路得记》和《以斯帖记》的历史背景与成书时间
二、“乡村风情纪事”与“宫闱政治传奇”:《路得记》、《以斯帖记》的不同诗学风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希伯来圣经》(《塔纳赫》)各卷卷名中文、希伯来文、英文对照表
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