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的鬼》简介:

★内容介绍

中国古代有一个鬼的世界,它在广被接受的文化话语体系或宏大叙事中并不明显。然而,这个阴暗的鬼世界一直是中国过往的一部分。想要完整认识中国,洞察历史与人心,就不能不了解鬼。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蒲慕州,采用跨学科的方法,从宗教、历史、社会理论、心理认知等多角度,追溯了从远古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存在的鬼观念;并将中国的鬼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鬼进行比较,揭示每种文化的个体特征。

本书原以英文写作,书名为Ghosts and Religious Life in Early China ,2022 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作者将之前自己关于鬼的诸多研究成果融入一书,内容上化繁为简,叙述上简约流畅,更适合大众阅读。

此中文译稿经作者蒲慕州亲自审定。

————————————————

★编辑推荐

◎在佛道二教尚未兴起之前的中国,人们认为鬼从哪里来?它们长什么样?人们如何认知和对待鬼,如何想象它们与生人的关系?

◎《楚辞》中掌管幽都的恶魔土伯,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变换成了一群官僚?在此期间,鬼的形象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道教建立后,为确立权威,他们如何应对鬼?道教典籍中的鬼,与道教之前中国社会的鬼,是否有所不同?

◎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站稳脚跟,他们又如何处理中国由来已久的鬼观念,以及与道教展开竞争?

————————————————

★媒体评价

蒲慕州在处理史料方面的卓越能力使得这本书不仅非常有启发性,而且读起来也轻松愉悦。

——《宗教研究评论》

《早期中国的鬼》目录:

第一章 鬼:人性的另一面 1
论鬼 3
鬼的跨文化类型 10
探索早期中国的鬼 16
本书章节说明 20
第二章 早期中国鬼的初迹 25
“鬼”的含义与起源 29
鬼的形象 38
鬼与人的关联 44
仪轨与驱鬼 48
鬼概念的宗教与社会背景 57
第三章 帝国规制与在地变化 65
秦汉官方宗教的本质 70
秦汉时期的鬼信仰 74
傩:驱鬼之术 85
鬼与阴间 90
鬼形象的变化 95
第四章 启明幽暗的鬼故事 103
追寻志怪中的鬼 105
鬼的类型 109
志怪文学的创作理念 118
志怪故事的宗教意涵 137
第五章 早期道教文化中的鬼 143
道教信仰中鬼的起源 147
鬼的形象 152
驱鬼仪式 155
新鬼,抑或旧鬼? 166
第六章 早期中国佛教对鬼的降伏 169
早期佛教文本中的“鬼” 175
早期佛教对鬼的降伏 182
与在地信仰系统的竞争 186
比较佛教中鬼的起源 191
第七章 比较研究视野下的中国鬼现象 193
参考文献 217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