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限度》简介:

【编辑推荐】

▼ 当人文思想的价值日益受到怀疑,身处合法性危机之中的文学研究,该如何证明自己的重要性?

▼ 当我们进行批判时,我们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批判是一种如此有魅力的思维模式,以至于我们很难摆脱它的轨道?

▼ 当批判变成唯一可行、可想象的批评方法,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思维模式,批判或已失去其最初目的——揭示和挑战社会和文化中的权力结构和偏见,进而演变成一种新的思想霸权、统治性的学术范式,屏蔽了其他思想可能。

▼ 芮塔·菲尔斯基告诉我们,将批判性阅读视为可能的途径之一,而非文学研究的天定命运,向审美经验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敞开,我们或许会发现意想不到的全新见解。不用批判的冷漠和疏离来自我保护,允许自己沉浸于文本之中,积极地允许自己受文学、艺术作品影响,或可带来转化和变革的力量。

▼ 《批判的限度》为后批判世界的智识生活提供了一部颇具预见性的指南,为人文思想阐述了一个积极的愿景。

————————————————————————————-

【媒体及名人推荐】

这是一本大胆的书……不仅勇敢,而且明断审慎。

——特里·伊格尔顿,英国文学理论家

菲尔斯基既能写出灵活生动的散文,亦能同样灵活地运用隐喻,这位数一数二的理论家始终活跃在文化和学术前沿。如今,她写出了这样一本书,促使我们所有人重新审视自己一直在做的工作。《批判的限度》会让一些人震惊,使另一些人振奋。无人能无动于衷,亦无人能不读此书。

——宋惠慈,耶鲁大学教授

及时、精彩、引人入胜。这就是那本稀有之书,为当今众多文学学者都在追问的问题,提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同时承诺将开启全新对话,而这样的对话未来仍将继续。

——玛丽·波维,纽约大学教授

有些书是如此深刻、适时,似乎必须被写出……《批判的限度》就是这样的书。通过探索批判的局限,菲尔斯基让批评家得以不再将批判当作文学研究的看门人一般依赖,并为后批判世界的生活提供了一部颇具预见性的指南。

——《洛杉矶书评》

这本书伟大、雄心勃勃的挑衅在于,它声称美学作品没有什么可隐藏的,机器里也没有鬼。承认这一事实,我们或许就可以重拾批评之乐。

——《批评探索》

这也许是自理论的全盛时期以来,对批判思潮充满雄心的重新评估。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

【图书简介】

为何批评家必须揭开文学作品的神秘面纱,为之祛魅?他们为何坚信文字总在隐瞒某种真相,而自己的任务就是揭示未被言说或遭压抑之物?《批判的限度》是《文学之用》《现代性的性别》作者芮塔·菲尔斯基的代表力作,挑战文学研究领域的主导阐释模式——批判,从哲学、政治、文化等多个角度,探索批判的边界,揭示批判的盲点,引领读者深入思考批判的本质和意义,激发读者挖掘更具创造性与多样性的阅读、批判实践。

菲尔斯基将“批判”作为一种文类、一种思潮,通过追踪众多思想家、批评家的经典文论中共有的论证模式,为我们探究艺术作品与社会世界的关系提供了全新路径。菲尔斯基认为批判将诸多可能的阅读模式排除在外,且并不能确保会产出严谨或激进的思想。她提出,文学学者应尝试她所称的“后批判阅读”,无须再如侦探般在文本背后搜寻隐藏的原因或动机,而是要将自己置于文本之前,探索文本所蕴含的无限可能。本书中,菲尔斯基妙语连珠,以精妙的论证为读者亲身展现了优秀文学批评的魅力。

《批判的限度》摘录:

有一种盛行的精神气质(ethos),鼓励学者们用隐含的起因和无意识的动机来指责其他人的论证,却又自以为免于同样的指控:“我对权力说真话,而你是新自由主义利益的走狗。” a prevailing ethos encourages scholars to impute hidden causes and unconscious motives to the arguments of others, while exempting themselves from the same charge: “I speak truth to power, while you are a pawn of neoliberal interests!”

《批判的限度》目录:

致 谢
导 论
一 怀疑的利害关系
二 朝下挖,靠后站
三 探长来访
四 批——判!
五 “语境糟透了!”
结 语
注 释
译名对照表
专有名词
术 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