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如何塑造了我》简介:

这是麦基哲学哲学家交往相逢的亲历故事。以思想自传的方式讲述自己对哲学的探索、领悟与洞见,不仅生动鲜活而且极具启发性。作为哲学家、政治家、媒体主持人和小说家,麦基秉持“将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的理想,并最终成就了自己精彩而丰沛的人生。——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一位非凡哲学家的真挚告白

一段穿越西方哲学的精彩旅程

刘擎教授特别推荐

在这部极具感染力而又令人振奋的论著中,布莱恩•麦基讲述了他自己发现哲学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让哲学栩栩如生,而且让哲学与人生紧密相关。他将哲学的基础描述为一些与人们在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实在本质有关的问题,而不是一些在哲学家的作品中呈现的问题。日常生活的经验激发了如下讨论,即为什么经过数个世纪,某些特定的哲学问题仍然持续地令我们的心智感到困扰。

麦基的回忆录追随的是他人生的历程,因此,哲学问题与哲学家是按照他与之相遇的次序,而不是按照哲学史的年代次序来讨论的。作者把从前苏格拉底时期到20世纪的所有伟大哲学家都介绍给我们,其中还包括本书作者熟识的两位最伟大的当代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与卡尔•波普尔。

《哲学如何塑造了我》以极富个性的方式、严谨的逻辑与酣畅的文笔,澄清了某些有时显得晦涩的哲学主题,麦基向那些认为哲学或许难以接近的读者揭示了哲学的丰富内涵。

《哲学如何塑造了我》摘录:

而我为自己制定了一条私人规则是,我永远都不会要求一个学生去阅读一本书,除非我不仅能与这个学生讨论这本书,而且还能回答相关的问题。有时这就意味着,在我让一个学生去阅读一本书之后,我就要在他的下一次辅导时间之前阅读这本书。这种做法起初让我愉快地感到,我们两个人都在共同探索这本书。然而,绝大多数二手文献的水平都要远远低于它们所研究的那部论著的水平,因此我就对这样的教学感到恼火,并开始批评这样一种教学制度一一或许我应当说,我批评的是这样一种考试制度一它要求学生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二手文献之上,而不是初始文献之上。 这个事实以一种新的方式让我深刻认识到,水平较低的二手文献作者所从事的并不是那种与初始文献作者相同的活动,他们从事的是一种不同的活动。大哲学家并不撰写有关其他人作品的论著(或许偶尔有一些例外)。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关于这个世界以及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的诸多基本问题。“我是否直接感知物体?这种感知可能意味着什么?”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他们确实抱有这样的问题,他们深受这些向题的折磨,并且与这些问题进行斗争。二手文献的作者并没有卷入这样的处境,而且他们所做的某些事情,通常不会让那些心存哲学问题的人特别感兴 趣。这两种作者的差别被以下这个事实所掩盖,即这两种作者所完成的作品一般都会采纳相同的文献形式:哲学论著与研究哲学论著的论著都属于哲学类的书籍,它们可能具备相同的篇幅,可能被相似的标题划分为诸多章节,可能用相同的术语来撰写,等等。在图书馆与书店里,它们都被放在类别为“哲学”的书架之上。 … 在学院生活中,人们对二手文献的沉迷是一种让人困扰的现象(这最起码是人文学科的普遍现象),因为绝大多数二手文献都是转瞬即逝的。这种二手文献不仅在时间的意义上是狭隘的,而且在空间的意义上也是狭隘的。牛津的学生总是专注于本土的专业学者,而在比方说美国的主要大学里,学生则几乎总是有可能表现出相...

《哲学如何塑造了我》目录:

第1 章 童年场景 1
第2 章 我的学院哲学入门 17
第3 章 逻辑实证主义与对它的反驳 35
第4 章 日常语言分析 56
第5 章 语言哲学的缺陷 75
第6 章 知觉问题 93
第7 章 可显示却不可说的 109
第8 章 耶鲁的教育 125
第9 章 发现康德 140
第10 章 职业哲学与业余哲学 163
第11 章 结识波普尔 179
第12 章 结识罗素 205
第13 章 首次尝试研究政治哲学 215
第14 章 探寻生命的意义 228
第15 章 中年危机 254
第16 章 哲学小说 281
第17 章 学院的道路 313
第18 章 对哲学普及的赞颂 326
第19 章 哲学的局限性 347
第20 章 发现叔本华 362
第21 章 叔本华的哲学 388
第22 章 哲学上电视 419
第23 章 当代哲学的主要派别 428
第24 章 遗留的困惑 447
译后记 482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