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浮沉》简介:

【编辑推荐】

1、三十年前风靡中国的漫说文化丛书,由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携手十余位中青年骨干学者,再续新章。陈平原总编、总序,讲述编选原则与架构。

2、漫说文化续编,从改革开放起编选,直到2020年,记录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社会、文化、生活变迁。

3、漫说文化丛书+漫说文化丛书续编,两个甲子的风起云涌,鸟语花香,借助千篇左右的短文得以呈现。

4、一部以文学为经、以文化为纬、兼及思考与休闲的专题散文集,一套文章好读、装帧好看的小书。

5、国学与现代中国的文化认同,与现代中国人的身心安顿息息相关。《国学浮沉》记录、观察了90年代和新世纪两次“国学热”,包括了赞成与反对双方的意见,也不乏对国学复兴提出建议的文章。由新锐学者袁一丹导读,叙述本书各辑主题与内容,介绍国学之争的起源流变与本书全貌。

6、《国学浮沉》汇集季羡林、王小波、钱理群、徐友渔、葛兆光、陈平原等共28位著名作家学者,34篇文章,兼顾各方立场,力图呈现众声喧哗的思想现场。如何让中国文化重新“血脉贯通”,是每一位关心国学命运的读书人都应该思考的大问题。

7、漫说文化丛书及续编,封面使用雅美纹纸,内文使用JM书纸。2023年美国传达艺术奖(CA奖)获奖者、插画师stano,绘制封面平涂插画,切合主题,使用中国传统配色,兼具复古与现代气息。特别绘制书脊丛书logo,符合中国文化“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理念,和“笔写山河”的丛书主题。装帧雅致精美,阅读、收藏、赠送皆宜。

8、随书赠送全文有声书,随时可听可读。

【名家推荐】

八十年代生活环境的窘迫和八十年代学术的神聊,或者说侃大山,这种对话与合作,促成“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产生,也造就了这一套“漫说文化丛书”。——陈平原

所谓“随便说说”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漫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今天谈“漫说文化”其实是有象征性的,它反映了一种精神、一种心态、一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正是这个时代所匮缺的。——钱理群

这套书为什么说读起来轻松,又可以觉得继续读、反复读,其实我们是通过阅读跟伟大的灵魂交谈。——黄子平

【内容简介】

“国学”与现代中国的文化认同,与现代中国人的身心安顿息息相关。从社会学与心态史的角度观察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学”沉浮,除了学理上的孰是孰非,更值得关注的是“国学热”折射出的时代氛围、精神需求、民众心理。本书尽可能兼顾各方立场,力图呈现众声喧哗的思想现场。全书共分四辑,第一辑正面聚焦“国学”之争,兼及“国学热”引发的反思;第二辑讨论孔夫子及儒家传统在当代中国的命运;第三辑的关键词是“传统”,着重从时间意识切入古今中西之争;第四辑引入对“五四”的纪念与反思,与国学展开对话。

《国学浮沉》目录:

总序|陈平原 ·I
导读:面向未来的历史建构|袁一丹 ·I
辑一 国学之争
国学漫谈|季羡林 ·002
我看“国学”|王小波 ·008
智慧与国学|王小波 ·013
“后国学”虚脱症|何满子 ·022
为什么要容忍异教徒?|盛 洪 ·028
“赛先生”与国学|罗厚立 ·038
国学之争在学理不在“意见”|赵汀阳 ·051
“国学”热,所热何来?|陈乐民 ·054
“国学热”的浅层与深层问题|徐友渔 ·058
国学如何“新视野”|陈平原 ·068
辑二 儒家传统
门外议儒家|金克木 ·072
闲话孔夫子效益|邵燕祥 ·080
请示孔夫子|王得后 ·087
请读一段经|王得后 ·091
孔子为何寄望“狂狷”
——《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韩文版序|刘梦溪 ·099
如何对待从孔子到鲁迅的传统——在李零《丧家狗
——我读〈论语〉》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钱理群 ·107
孔子与当代中国|陈 来 ·127
春秋的老实人和天真汉|李敬泽 ·142
社会疏离中的“孝道”问题|王学泰 ·153
慎终追远:现代中国的一个童话|吴 飞 ·157
吾侪所学关天意——读《吴宓与陈寅恪》 |葛兆光 ·169
正视陈寅恪|刘浦江 ·183
辑三 古今中西
传统、时间性与未来|甘 阳 ·198
文化传统与文化意识|高尔泰 ·211
能否跳出“过去的掌心”|高瑞泉 ·222
生活在后传统之中|郭于华 ·232
既“杂”且“多”的传统|葛兆光 ·242
传统文化的“传”与“承”|葛剑雄 ·246
二十一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季羡林 ·256
东西方文化之我见|李慎之 ·262
辑四 对话“五四”
论传统与反传统——从海外学者对“五四”的评论说起|王元化 ·274
以五四精神继承五四精神|庞 朴 ·289
“五四”一疑|金克木 ·296
走不出的“五四”?|陈平原 ·300
编辑凡例 ·314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