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进化论》简介:

入选2024年4月“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

今天,我们杀死疑问的速度比任何时代都快。“习以为常”成为最流行的品质,“确定性”也成为我们普遍的追求。在这种追求之下,我们共同塑造了一个“答案社会”,也正在失去一种起源于惊奇的古老智慧:哲学思考

本书用十章的篇幅来展现哲学思考的独特之处。这个独特之处便是:哲学没有确定 的答案。哲学家试图给出的是更好的回答,而不是确定的答案。从“哲学是什么”这一问题出发,每当我们审查让思考得以成立的前提,哲学就会出现新的问题与新的领域,于是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这些内容在本书中依次展开。可以说,正是我们对哲学的追问,形成了哲学本身。

正是哲学的追问,打破了人们对“确定性”的迷恋,使人成为人群中的他者。不过,自我的出现,恰恰是从认识他者开始的。就像城邦审判之于苏格拉底,周游列国之于孔子一样,哲人只有走出洞穴,才能遇到真正的自己。

在这个意义上,哲学作为一种智慧,强调的是怀疑与反思,而不是接受与满足。对哲学家最好的尊重,是去批判和发展他们的观点,而不是把他们的话奉若真理——正如历史上每一个成为哲学家的人对先哲的态度一样。

编辑推荐

★《奇葩说》人气辩手、中央民族大学青年学者,为你幽默讲述“哲学进化论”

★10堂持续怀疑与追问的通俗哲学课,一本写给大家的哲学入门书

★兼顾中西、比较中西,为你打通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隔绝的“任督二脉”!

★32张哲学逻辑思维导图+6幅图表,将概念视觉化,化枯燥为生动

★只有走出洞穴,才能遇到真正的自己,让哲学思考为人生找到更好的回答

《哲学进化论》目录:

导论哲学无法概论
饭桌上的好奇:什么是哲学
逻辑思维的开始:概念、判断与推理
为什么哲学不能被定义:内涵、归属与逻辑的起点
哲学其实什么也不是:向“高维度的思想阵地”跨越
第一编哲学:追问智慧之名
第一章 哲学的本义
技术知识,那不是哲学:机心与智慧的区别
做生活的观众:智慧、灵魂与哲学家
追寻灵魂真理:哲学,从“爱智慧”开始
第二章 哲学的命名
舶来的“哲学”:西周与日本的“东洋哲学”
从抵牾到受容:中国接受西方哲学的五个阶段
哲学作为理解方式:对“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回应
第三章 哲学的诞生
对世界的双重认识:经验世界与本质世界
构建本质世界:个物崇拜、巫术、宗教
诸神跌落人间:从宗教到哲学
从天命到德性:中国哲学如何诞生
第二编 世界:最初的思考
第四章 探讨世界本质的哲学
是水吗,是火吗:古希腊哲学家眼中的万物本原
藏在特征之下的本质:实体与亚里士多德的“质形论”
本质能与事物分离吗:柏拉图的“理型论”
第五章 探讨万物运转的哲学
中国也有本原说:五行生克
万物变化的认识系统:八卦
原力的觉醒:《老子》与《易传》中的阴阳
基质与属性:天人感应下的阴阳
万物化生的本体:宋学中的理气论
第三编 意识:自我的认知过程
第六章 观念与经验中的哲学
感官无法触达的世界:古希腊哲学的认识论
知识源自天赋观念:近代唯理派的认识论
用感知连接世界:近代经验派的认识论
信仰的归信仰,知识的归知识:康德的认识论
第七章 心灵与意识中的哲学
从圣人生知,到格物致知:儒家的认识论
人不需要钻研世界:道家的认识论
觉悟世间的虚妄不实:佛教的认识论
第四编 道德:人之为人的关键
第八章 道德中的哲学
人之为人,需要的是什么:道德
下意识的道德判断未必准确:义务论与后果论
撞向工人,但不能推下胖子:电车难题中的道德选择
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道德直觉:道德场景
每个选择都有遗憾:道德两难与善的现实性
第九章 情感中的哲学
别人看不见,还要遵守道德吗:美德伦理学
仁爱源于恻隐之心:孔孟对美德的说明
君王可以放走犯罪的父亲吗:爱有差等引发的道德问题
人之为人,可以不要道德吗:魏晋风流与道德消解
存在永恒的道德吗:顺应自然与习俗错认
第十章 政治中的哲学
如何过上最好的公共生活: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
他人是地狱吗:群体生活与权力
权力从何而来:神授与契约
权力应该如何运作:正义、城邦秩序与分配原则
权力应该交给谁:哲人王、圣人王与乌托邦
打造稳固的现实政治:公共权力与制约机制
结语 哲学的追问永无止境
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