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向左,美国向右?》简介:

◆当“佛系”维京人遭遇“内卷”美国

◆北欧不是神话,如何打造永续幸福国度

芬兰记者阿努•帕塔宁2008年搬到美国,她本来是充满自信的人,有成功的事业和充实的社交生活,可是来美国后不久就变得谨小慎微,充满自我怀疑。她发现,这里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从购买一部手机到为教育和儿童保育进行税务申报——和自己的北欧老家相比都更复杂和充满压力。起初,她把自己严重的焦虑归因于自己难以适应自由的新环境。但是随着越来越了解更多的美国人,她发现他们也和她一样倍感压力。为了理解美国和芬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她开始仔细观察这两个国家的日常生活,从政经文化、育儿教育、社会福利、医疗健保、两性关系、工作税制等政策差异优劣,在清晰详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给出具体建议。她澄清了那些说北欧国家是“大政府”“高税收”“福利国家养懒人”的常见误解,指出美国社会的金钱至上原则造成公民生活更大的风险性和更强的依赖性,普通人维持基本生计的成本也远比北欧国家更高。北欧生活方式让人的生活更加舒适,自由,这也说明了人类追求卓越的愿望并不像美国人对利润动机的信念所暗示的那样脆弱和软弱。也许生活比金钱更重要,这在全球各地都是一致的。

媒体推荐

◆《纽约时报书评》(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阿努‧帕特宁擅长把朋友的实例融入扎实的国家统计数据中,下笔审慎,论述明断。

◆《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热情洋溢,见解精辟的论述。

◆《奥普拉杂志》(O, the Oprah Magazine)

融合了纪实文学及回忆录的精彩作品。

◆《书单》(Booklist)

阿努‧帕特宁对家乡的自信,以及对美国中产阶级辛苦生活的真挚关怀,让全书充满引人入胜的坦率叙述,精准地反映美国生活大不易的现况。

◆《西雅图时报》(Seattle Times)

研究细腻,阿努‧帕特宁为美国和北欧的育儿、医疗、教育、税制的差异做了清晰翔实的调查。这本书可能彻底改变舆论对政府角色的观感。

◆《Bustle》杂志

2016年夏天最佳非小说类书籍。

◆《Gizmodo》网站

今年夏天亟需加入必读清单的好书。

◆《图书馆学刊》(LibraryJournal)

这本精彩好读的作品来得正是时候,美国有关贫富不均及社会福利的讨论从未如此热络过。

《北欧向左,美国向右?》摘录:

拉斯·特拉加德在美国居住期间逐渐意识到,自20世纪起,一直到步入21世纪,北欧社会的首要目标从来都不是要使经济“社会主义化”(人们经常误认为是这样),而是要将个体从一切形式的依赖性里解放出来,不论是在家庭内部,还是在整个公民社会之中。换而言之,就是要让穷人不再依赖施舍,让妻子不再依赖丈夫,让成年子女不再依赖父母,让老年父母不再依赖他们的孩子。这一“解放”最显见的目的,就是要让所有的人际关系不再受累于外在动机和需求,而能变得彻底真实、自由,并且完全由爱驱动。

《北欧向左,美国向右?》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在自由之地:成为美国人
第二章 爱的北欧理念:长袜子皮皮的魔力
第三章 真正的家庭观:个体强则家兴
第四章 如何成就孩子:获得学业成功的秘诀
第五章 强健体魄,健康心灵:为何全民医保能给你自由
第六章 吾有、吾治、吾享:去吧,问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
第七章 机遇之地:重拾美国梦
第八章 非同寻常的商业:身处21世纪,如何运营一家公司
第九章 追求幸福:是时候重新界定成功了
尾声
致谢
再版后记(2022年9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