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战》简介:

如何在尊重孩子、给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时,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这是现代教育的基础课题,也是现代父母要面对的永恒挑战。

《孩子:挑战》中推荐的方法是基于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生活哲学理念及人类生活观。基于此,德雷克斯既不建议家长纵容孩子,也不建议家长严惩孩子,家长要学习的是如何成为孩子的合作者,有方法了解他们,有能力引导他们,不让他们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也不让他们在家里感到压抑和窒息。

每一位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时,要赢得的不是挑战,而是爱和尊重,以及相伴中的彼此成长!

《孩子:挑战》,不仅能带你一步步跳脱出来反观自己的育儿方式,也能帮你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的个体情绪和行为,学习永不嫌迟!

已为人父或人母的你,或许早已忘记自己儿时调皮、任性、噘嘴、发脾气、故意跟父母"作对"、跟兄弟姐妹打架时,心里在想些什么了。而今天站在你面前的小孩,他们表达自己心境和情绪的方式,与当年的你一模一样。

每一代的成长都会碰到这种局面——当事人太懵懂,过来人又太健忘。我们在这个永恒的循环里一直寻找、追忆和思索。是时候来一部时光穿梭机带我们回归遥远的童年了。只有懂得,才会理解。

《孩子:挑战》摘录:

在本书中,作者认为:惩罚和奖赏是适用于独裁社会的,在独裁社会,权威者享有支配地位,有给予他人赏罚的特权,能够决定谁有功有过,谁该赏谁该罚。而现在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民主的社会,民主包含平等,父母不能独享权威。权威意含支配权----一人高于他人。而平等理念中,没有所谓的支配权。我们必须意识到,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是毫无用处的,没有哪种惩罚能得到持久的服从。惩罚只能帮孩子发展出更强烈的反抗和挑战。惩罚只能给父母带来期望的短期效果。而奖赏孩子和惩罚孩子一样,对他们的人生观都是弊大于利,这两种行为都缺乏尊重。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关系中,人们做完一件事情,是因为这件事情本身需要被完成。这时的满足感来自于和谐的互助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