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帝国》简介:

《饥饿帝国》选取了二十道美食作为研究大英帝国历史的切入点,通过非洲人如何教美国人种植水稻、东印度公司如何把鸦片变成茶叶、美国人如何成为世界上吃得最好的人等历史事件,详细阐述了从十六世纪至今,英国与其殖民地之间经贸发展、物种迁移、人员流动、技术革新的历史过程。

事实上今天我们吃的每一餐仍然包含着帝国的味道。从远东到新大陆,从鳕鱼、牛肉到香料、茶和糖,帝国利用全球的可食用资源,使英国民众得以告别贫穷、单调、绝望的滋味,迎来食物丰腴的年代。作者莉齐·克林汉姆以其新颖而独特的讲述方式,生动描绘了这些食物在英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为理解帝国的形成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食物与其他历史资料一样,反映了一个时期的文明进程和社会思潮。本书不仅展现了大英帝国殖民时期的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生动画面,为认识英国的社会生活及文化交流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也为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以及现代世界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开辟了新的坦途。

媒体评论:

这本书由一丝不苟的历史研究作为支撑,以食物为主线巧妙地叙述了英国复杂甚至混乱的国际关系,为这一古老的话题注入活力。——《卫报》

书里所展示的是一段贸易、交流、土地掠夺、农业创新和经济变革的历史,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历史有着惊人的联系。——《金融时报》

作者用食物与帝国千丝万缕的联系,展现了食物如何成为大英帝国至关重要的驱动力。它向我们展示了食物的强大的经济力量与政治力量。——《华尔街日报》

英国对于食物的需求,使得它以一种几乎不可能的方式让世界变得更小。有时,了解历史的最好的方式是通过胃。——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

有许多因素推动了英国长达几个世纪之久的对世界霸权的追求,但你一定想不到食物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时代周刊》

《饥饿帝国》摘录:

克・艾登爵士进行了其中一项调査,让他生气的是,这些贫困 户每年在茶和糖上至少花费百分之十的收入。32比如,北安普 敦郡的一个七口之家,一年花了二英傍七先令六便土在茶和糖上,而年收入是二十六英镑八先令。3艾登的第一反应是,这家贫困户太奢侈了,而他的一位研究员同行大卫・戴维斯,却认为他们完全是依赖甜甜的热茶才能得到一丝安慰:“春天的水,最便宜的茶叶能让它变色,最便宜的黑糖能让它变甜,这就是你责难他们所拥有的奢侈。他们所依赖的这些不过是必需品,而且要不是他们穷得只能喝这个,他们肯定会吃面包和水。喝茶不是贫困的原因,而是贫困的结果

《饥饿帝国》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一条改变帝国的鱼——纽芬兰的腌鳕鱼贸易如何奠定了大英帝国的基础
第二章 从种植到游牧——英国如何把爱尔兰打造成为供给贸易的中心,满足崛起的帝国的需要
第三章 家庭农场的转变——英国人是如何追逐自耕农的梦想但最终被迫妥协的
第四章 砂糖革命——西印度的甘蔗园如何促进了大英帝国的发展
第五章 真实的西非奴隶——西非如何用奴隶换取玉米和木薯
第六章 东印度的新发现——胡椒如何把英国人带到印度,并在那发现了印花布和茶叶
第二部分
第七章 居民消费变革——英国农民的贫穷如何刺激了工业配给的增长
第八章 西非农业的迁移——如何在非洲大米的基础上建成南卡罗来纳州殖民地
第九章 食品工业的爆发——大英帝国如何促进供应产业的增长
第十章 乡村酒馆——朗姆酒是如何把美国殖民地团结起来并分裂大不列颠第一帝国的
第三部分
第十一章 变相的自由贸易——东印度公司如何把鸦片换成茶叶
第十二章 奔向新世界——饥饿如何促进19世纪的欧洲大移民
第十三章 英国制造——工业配给如何让那些打破了帝国和食品加工地边界的东西打上了故乡的烙印
第十四章 饮食殖民——欧洲食品的传播如何推动饮食文化的殖民
第四部分
第十五章 重建殖民地贸易——非欧洲人是如何迁移到种植园里为大英帝国生产热带食品的
第十六章 谷物法变革——英国工人阶级用来做面包的小麦为何长在了美国和其他移民殖民地的土地上
第十七章 食物追求的顶峰——外国进口食物如何改善工人阶级的饮食,使英国依赖其帝国
第十八章 不良殖民遗产——帝国如何影响东非的自给农业并引入殖民地营养不良症
第十九章 拯救英国行动——大英帝国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支持了英国
第二十章 重新编织世界——圣诞节大餐如何将大英帝国融入英国家庭
致谢
注释
参考书目
图片来源
译名对照索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