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教育(上)》简介:

★ “为了孩子好”是绑架,也是暴力

★ “教育焦虑”源于所有人都追求单一的生存价值

——————

时代构筑繁荣之梦,学校却沦为教育工厂

◎ 畸形的升学体制下,考分被奉为幸福信仰

◎ 学生变得厌学、暴力、随波逐流;教师只顾自保、晋升、一味顺从;学校正演变为填鸭式的管理收容所……分数是通往成功的敲门砖吗?日本的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 斋藤茂男“日本世相”系列教育篇上卷,直击泡沫经济时代日本教育现状的黑暗面。

——————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终于告别了在生存线上挣扎的饥荒状况,进入了物质丰饶的时代。可以说,战后教育体制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日本振兴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然而,这种幸福神话的背后却暗影丛生。

在“能力主义”和指标化管理的指导下,学校的教育机能逐步丧失,沦为以分数取人的学历发行所。拒绝上学的孩子年年激增,校园暴力、霸凌事件层出不穷,学生身心异常现象频发。心怀理想的教师也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迷失方向,甚至自寻短见。

在家庭中,亲子间更是无法沟通理解。身为“企业战士”的父亲,缺席孩子的日常生活;热衷育儿的“鸡娃妈妈”,却培养出厌学儿童或恋母的幼儿。与此同时,课外辅导班正往欲望产业的方向一路狂飙。

当升学考场转变为应试战场,学生的思考能力却越发薄弱。在学校和家庭内外,所有人都像是按照电脑程序的安排,过着随波逐流的空洞生活。

“内卷”而残酷的学业竞赛,闭塞而逼仄的社会环境,重新恢复的战前国家主义教育,映射出日本经济繁荣下令人窒息的教育现状。

《何谓教育(上)》目录:

◆ 关于《日本世相》
◆ 前言
◆ 视点 “我们”的事情
◆ I 黑暗地层
(1)某个家庭自杀案件的轨迹
柔弱的独生子 / 分数地狱中的初中生活 / 到底是谁造成了这起悲剧?
(2)女初中生之死
在望得到学校的山丘上 / 被分离的师生
(3)小号少年之死
“三七体制”后遗症 / 孩子是五合枡吗?
(4)女教师的挫折
二十四只眼睛在何处? / 我讨厌休产假的老师 / 阻碍育儿的事情
(5)不良少女与教师
想要获得感动 / 砂石一般的家人 / 需要浪漫
(6)和X先生的对话
消失的现代坐标轴
(7)采访笔记①
遮掩伤口的人们 / 供述调查书 / 事件当晚 / 白色监狱的印象 / 迷途的老师们 / 被繁荣束缚
◆ II 荣光地狱
(1)教师派遣行业的背后
利用对学校的不信任感 / 老咨询员们的叹息 / 虚幻的吹笛博士
(2)学习辅导班的经营哲学
麻将室也变成教室 / 不见终点的繁荣之梦
(3)荣光进行曲
熙攘的精英集团 / 沿着父亲的轨道奔驰 / 中学难题也能顺利解决 / 全家综合实力的竞争 / 与死亡并列的竞争原理
(4)“辅导班”的思想
镇上的野战医院 / 原野上的火焰
(5)和X先生的对话
考试战士们的不祥预兆 / 冷酷社会的负片
(6)采访笔记②
笔记《通往成功之路》 / 一位母亲的述说 / 被压抑的东大意识 / 少年的遗书
◆ III 看不见的牢笼
(1)流转
教师集团的崩溃 / 从教导主任变成岛上的普通教谕
(2)“正常化”学校
列车时刻表般的学校管理模式 / 为井然有序的步调而感到自豪 / 老师是戒律的执行官吗? / 助推培养他律之人
(3)被束缚的人们
令人窒息的上命下从的社会 / 为了向人展示的研究课 / 研究影响孩子们 / 从萌芽阶段清除邋遢人
(4)暴走死的背景
不良行为是孩子和父母的责任吗? / 学习不行就去搞体育 / 与人脉和金钱有关的深深黑暗
(5)崩坏的病理
引发连锁反应的放任主义 / 一幅裹挟着人性软弱转变的图景
(6)沉重的锁链
顺从“不录用杠杆”的教师培养法 / 对年轻女教师冷漠的机构 / 是荒废的无底沼泽吗?
(7)和X先生的对话
只顾自保、迎合思想的算计 / 蔓延的“看看我”主义 / 横行的伪教育理念 / 在教师心中的重生关键 / 以自己的生命价值为原点
(8)忠诚与荣升——特别采访
培养管理者的特训场 / 感激国恩的泪
(9)采访笔记③
胆怯的构造 / 扎根人心的业务评定体制 / 表面功夫 / 提高生产力的想法 / 提高力量,保持统一 / 搜罗“零特” / 现代的残酷
◆ 追踪采访 飘零的孤寂儿童们
保健室是镜子间 / 母与子的恋爱关系 / “不良幼儿”的诞生 / “希特勒万岁”的列队 / 大家一起玩“过家家” / 随声附和、随波逐流…… / 精神和身体的诉说 / “正常化学校”的变身 /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干劲和态度 / 转换方向的理论 / 生存基础开始崩溃
◆ 译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