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简介:

内观》作者写作的目的,只是介绍葛印卡老师所教导的内观方法的梗概,希望借此增广对佛陀教导的了解,以及对佛陀教导的精华——内观方法——的了解。遵照乌巴庆尊者的传承,及葛印卡老师的教导内观(Vipas sana)是印度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在长久失传之后,两千五百多年前被释迦牟尼佛重新发现。内观的意思是如实观察,也就是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的特性,体验无常、苦以及无我的普遍性实相。这种经由直接的经验去了知实相的方式,就是净化的过程。

《内观》摘录:

练习观人出息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困为我们的目标是一颗远离负面情绪的心,所以我们必须小心翼翼,确定自己朝此目标迈进的每一步,都是纯净正确的。即使是在培养禅定的初步阶段,也必须选择正确的专注对象,而呼吸正是这样的一个对象。因为我们对呼吸不会产生贪爱或嗔恨,而且呼吸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虚无飘渺的妄想或幻想,因此呼吸是非常恰当的专注对象。 当完全专注于呼吸时,心就远离了贪嗔痴。这纯净的一刻虽然短暂,却非常强而有力,因为它挑战了一个人过去的所有习气。长久累积的所有习性反应都被搅动,而呈现出各种肉体上和精神上的难过,阻碍了觉知的开展。我们可能对进步缓慢感到不耐烦,这就是贪的现形;要不就是以嗔的型态出现,而感到生气或沮丧。有时我们一坐下就感到昏昏欲睡;有时则是情绪过于激动,干脆找个借口不坐了;有时则是因为怀疑,而动摇了我们努力的意志——对于老师、教导、以及自己的禅修能力,起了固执且不理智的怀疑。当我们突然遭遇到这些困难,可能会灰心丧气,想完全放弃修行。 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了解,这些难过的生起,正意味着我们修习观息的成功。如果我们坚持下去,它们就会渐渐消失无踪。一旦难过消失,修行就变得愈来愈容易。因为在这个练习的初期,某些习气已经从心灵的表层根除了。因此,在练习观息的同时,我们已经开始清静内心,朝解脱之道前进了。

《内观》目录:

序言
前言
葛印卡演讲
一、生活的艺术
二、由内在安详到世界和平
三、快乐的真谛
简介
故事:游泳学
第一章 探索
故事:自己走这条路
第二章 起点
故事:佛陀与科学家
第三章 苦的直接起因
故事:种子与果实
第四章 问题的根源
故事:石头与奶油
第五章 戒的训练
故事:医生的处方
第六章 定的训练
故事:弯曲的牛奶布丁
第七章 慧的训练
故事:两只戒指
第八章 觉知与平等心
故事:就只是看
第九章 目标
故事:买油
第十章 生活的艺术
故事:时机已到
附录
一、佛法中感受的重要性
二、佛经中有关“感受”的章节
三、重要巴利文词汇一览表
四、各章附注
五、全球各地内观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