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文化艺术

宋元画史中的博物学文化

元画史中的博物学文化》作者施錡围绕“宋元艺术史的博物学文化”进行理论论证,用实例剖析阐述,形成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的文章,图文并茂,内容涉及中外,延展古今。不是单一地就艺术论艺术,跨学科、跨地域地引用、论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化内延出发,分析了艺术史中的博物学文化。

无论我们怎样给中国古代画史下定义,中国古代画史的内涵还是由形成于系谱的历代画家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中国美术史论界以往对中国古代画史的研究,其主要还是定位于绘画本体及其审美表现形式与技法风格的研究上,无非就是冠之于“史”的名义而已;而施錡博士则规避了以往研究的窠臼,调整了自己的研究观念,她把博物学(natural history)作为自己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的透镜,从而把中国古代画史研究还原于中国古代文化与历史的宏大背景中,以追问宋元两朝绘画与文史之间所交融的现象和本质之关系。

在施錡博士的研究视域中,中国古代绘画已不再是一种纯然的外在审美表现形式,施錡博士把画面形式本体所呈现的物象与人等诸种元素紧密地维系于中国古代文史传统中,通过透视中国古代官制、宗法、政治、、民俗、器物与服饰等文史成因,从而把中国古代画史研究向博物学领域拓宽与拓深。从学理上讲,施錡博士是籍助于中国古代画史研究,在博物学研究观念的策动下,有效地发现、思考与解决文史研究的新问题。因为,在施錡博士的研究视域中,画面所表现的物象与人等元素,其必然是对一个特定时期之文化与历史的审美记忆,这些元素反过来必然也可以成为对文史领域博物学研究的有效注解,而不仅仅是一个个纯然表现画家个人意境的审美元素了。然而,即便是画家个人的审美意境,其也必然把画家生存的文史背景投射在作品的形式本体上。这就是从一件古画看文化、看历史,而不再是囿限于一个狭小的视域,仅从一幅绘画看作品本身。以画论画的年代持续得太久了,当下是一个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论画的博物学年代终于到来了。

admin3473

Share
Published by
admin3473

Recent Posts

未来入侵

华语科幻星云奖、紫金山文学奖,…

55分钟 ago

混沌蝴蝶/科幻硬阅读

《混沌蝴蝶》是一本为科幻文学爱…

1小时 ago

爆笑的爆笑动图:什么叫蒙太奇啊!

什么叫蒙太奇啊雪是这么玩的三个…

2小时 ago

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集锦(3篇…

10小时 ago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经典)生本教育心得体会9篇 …

11小时 ago

财务人员培训心得体会

财务人员培训心得体会  当我们…

11小时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