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艺术与辨体》简介:

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深切地同情人民的苦难,执着地关怀现实政治,写下了大量抨击时弊的优秀篇章,深刻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尤其是安史之乱以后广阔的社会现实,因而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歌集前代诗歌艺术之大成,如地负海涵、包罗万汇,形成了宏博精深、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诗圣”的杜甫,为中国的人文精神树立了忧国忧民的百世楷模,为中国的诗歌艺术建立了沉雄博大的最高典范。

本书从历代诗论评价杜诗艺术的重点问题和争议焦点出发,论述了杜甫“诗史”的叙述艺术,“诗圣”的艺术形象,五古、七古、歌行、五律、五排及五绝、七绝等各体诗歌的艺术成就,并阐发了杜诗艺术在荟萃前人基础上的多种创新变化的原理,以及杜甫对诗歌体式的建设和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杜诗艺术与辨体》摘录:

相比“歌”诗的惊涛狂澜,“行”诗一般是以波澜不惊、连绵起伏的节奏平稳推进。细读杜甫的全部长篇七言“行”诗,可以发现其共同特点是布局严整,筋节紧贯,层层绾合,段意转换平顺,或多或少有不同方式的重叠复沓。事实上,层意复沓、节奏分明的特征在“行”诗萌生和发展过程中就已经形成,杜甫只是在与“歌”诗的对比中强化了“行”诗节奏脉络的特征,并从中推究出“行”诗适宜于叙述的原理。

《杜诗艺术与辨体》目录:

第一章 杜诗艺术的历史评价和争议焦点
第一节 杜诗艺术评价的历史走向
第二节 杜诗艺术评议的争论焦点
第二章 “诗圣”的形象提炼
第一节 “乾坤一腐儒”的孤独感
第二节 杜甫孤独感的艺术提炼
第三节 “少陵野老”的性情面目
第三章 “诗史”的叙述艺术
第一节 五言古诗叙述潜力的发挥
第二节 以时事立新题的五言乐府
第三节 七言新题乐府直陈时事的创举
第四节 律诗和绝句评述时事的表现方式
第四章 七古歌行的“创体”
第一节 短篇七古的抒情特色
第二节 长篇七古与“歌”诗和“行”诗的辨体
第三节 七言长篇古诗和歌行的艺术创新
第五章 五律的“独造”和“集大成”
第一节 题材风格的“包蕴众体”
第二节 取景造境的“尽越陈规”
第三节 穷理尽性的“独造”之功
第六章 “融各体之法”的七律圣手
第一节 盛唐七律“正宗说”
第二节 杜甫七律的开拓和创新
第三节 杜甫七律“变格”的原理
第七章 兴致情趣的新颖表现
第一节 绝句的表现原理和审美传统
第二节 杜甫五绝的审美趣味和表现角度
第三节 杜甫七绝的情致和意趣
第八章 创奇求变的想象力和新思路
第一节 杜甫的“奇思”与诗歌体式的关系
第二节 杜甫五古“奇思”的表现原理
第三节 杜甫五古和五排处理情景关系的新探索
馀论 杜甫的诗学思想与艺术追求
引用书目
关键词索引
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