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2013》简介:

对过去一年中发生的那些公众事件,以及围绕它们的喧嚣,我们不判断是非,亦不提供所谓的真相。但会把这些事件嵌入历史的谱系,并在其中思考、批判,和预测。

我们为2013总结的年度关键词是“观弈”。大家都知道“烂柯”的传说:晋时王质伐木入山,见数童子“棋而歌”。其中一位给了他一颗枣核,王质含着就不觉得饥饿。不一会儿,一个童子对他说:为啥还不走?王质回头一看,自己斧子的木柄都烂了。

王质就是咱们这些芸芸众生,(拜现代传媒之福,仙人不再是《崂山道士》里月宫中朦胧的身影。走进深山,看见真身,现场感无比强烈,共同呼吸满天的雾霾。只是,)他们下的棋,他们唱的歌,你都看见了听见了,你看懂了听懂了吗?(你知道下一子走在哪里?你知道下一句歌词是啥?)你就是那个傻傻的观弈者,嘴里含着他们给你的枣核。

《话题2013》摘录:

大陆学界90年代的理想主义空气已经消失殆尽,知识界普遍表现出犬儒的精神状态。人文知识分子放弃对现实问题的严肃思考,文学对世道人心的拯救与安顿似乎成为一个不自量力的迂腐笑话。学术研究沦为一门技术,知识生产日趋琐碎化和趣味化。特别是古典文学的研究,逐渐变成知识遗迹的考索,失去了现实的生命感。

《话题2013》目录:

2013:观弈
【专题】
爱并伤害着
——关于中国儿童的暗战
“儿童伤害年”——儿童只是财产吗——儿童的发现——宽严
皆误——社会、国家都不给力——教育变成一场战争——每
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案
【讨论】中国孩子到底有多“受伤”
一个县城的春节故事
同班同学的两个同学会——狂热的地下钱庄——衰落的山村、
暴富的农民——城里话·乡下话·信丰普通话——要让孩子
到城里读书
【讨论】变化大者莫过县城
“雾霾渐散,晴空初现”
——舆论场之弈
“两个舆论场”——万炮齐轰薛蛮子——“在商言商”
【讨论】言政还是言商?
士不可以不弘毅
我们为什么哭泣——“士”如何养成——“士”的传统能否
传承——知识分子高人一等吗
【讨论】我们正在寻找自己的位置
【附录】颜回之忧
从林徽因到“柴徽因”
——“知识女神”的前世今生
啥样女性算“知女”——“女神”从来都不少——标准“太
太”,理想“客厅”——贴上“白莲花”的标签——自愿被
消费的“知女”
【讨论】林徽因会高兴吗?
《蒋公的面子》的戏外戏
《蒋公的面子》是部什么样的作品——在体制与体制撞击
中——宣传与内容的裂隙
【讨论】“面子”要好看,“里子”得做足
青春袭人,黑暗无边
——2013中国话题电影
致什么青春——两种“美国梦”——《小时代》并不“小”
【讨论】青春何来暮气
百年昆曲史,“非遗”变形记
昆曲“非遗”12年——百年来昆曲之消长——从官方至民间
又至官方
【讨论】我们今天如何看待昆曲
“来学”与“往教”的转换
——孔子学院从教攻略
去国外当“外教”——孔子学院在做什么——如何开办一家
孔子学院——巨大投入值不值——离中国文化有多远
【对话】“增强软实力,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特约】
当中国开始深入世界……
治理“民谣”,也要治理“官谣”
我们为什么爱香港
我看2013年大陆图书出版
【微话题】
一、疫情丑话为何不说在前头
二、汽车驾驶如何做到不闯黄灯
三、毕业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四、谁有资格评价业务水平
五、大学如何选校长
六、怎样减小“社会危害性”
七、怎样面对发出噪音的权利
八、学生减负为何不配套
九、“陆台游客斗”谁是谁非
后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