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忘书》简介:

《笑忘书》是梁左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作品集,是由著名作家王朔亲自整理、主编的,并写了悼词作序。

书中收录了许多梁左未曾发表过的小说和散文随笔,从中可以窥探出梁左对艺术和人生的思考,是当代相声作家中少有的兼具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作品,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改革开放时期文人自由创作的根基和文化复兴的景况。

王朔、刘震云、冯小刚、葛优、英达、姜昆、马未都、陈佩斯、梁天、梁欢……近3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精英,与梁左割不断的因缘。其中王朔、刘震云、英达、姜昆、梁天、梁欢等亲友所写的怀念梁左文章,也收录在书中。另,书中最新收录王朔、刘震云、马未都三篇追忆文章,作为新版序言。

《笑忘书》摘录:

到那时 祖国—母亲 的比喻被代之以快的爱了 所以我们也不必羡慕别人的快乐和自由 因为这是我们同样可能得到的祖国 情人 或祖国兄弟 我们对她的爱也就成为平等的 自由的 同龄人之间的 没有负担的谁也不欠谁的 因而也就是轻松愉快 以历史的 整体的 全面的眼光来看 单就思想内容与教育意义来说 相声与市民文艺的其他门类相比 是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的 可以从中了解到市民阶层对他们生活圈子之外的整个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这种价值是其他文艺作品所无可替代的 相声的优越性在于她还没有来得及像他们那样被因袭的重担所紧紧束缚 她还没有来得及像它们那样脱离通俗化 生活化 贫民化 他还没有来得及像它们那样踏上程式化 贵族化 宫廷化的衰亡之路 相声的生命在于讽刺和幽默 文艺就是文艺 不能被别的东西所代替 也不能代替别的东西 现在有的相声,选择的题材本就不是相声题材,写得再好观众也乐不起来 因为它刚刚开始就先失败了一半,所以就不能指望大获成功了。 题材无禁区 这当然是对的 到这就文艺创作的整体而言 具体到某一艺术门类往往是有禁区的 这种题材的禁区并非人为划定 而是艺术规律使然相声的题材只能是喜剧题材 超出这个范围以外的东西是它所无力承担的 经过争论,协商,让步,妥协,最后弄出来的节目总有点儿“四不像”的味道 倒不是导演 作者演员不卖力 实在是这种命题作文 难度太大 他老先生不知道我们写相声的用心比这还要良苦得多,非把一段锋芒毕露的相声磨得八面玲珑不可。  太平庄记事-----而另一首“知识青年斗志高,天塌地陷不动摇,扎根农村干革命,改天换地竞折腰”下面则署了小孟的名字----小贞对这首诗的最后三个字非常得意,认为自己用典用得非常巧妙。就这样。赵小贞以亘古未有的多产诗人的速度连续创作着,知道写诗写烦了,又填起词来。于是,老党员齐秉和的名下出现了一首《满江红》,而另一首《念奴娇》下面则署上了...

《笑忘书》目录:

再版序
不再孤独 粱青儿
那是一种永在 王朔
想念梁左 刘震云
初次见面的记忆 马未都

回忆梁左 王朔
最好的作品在天堂
梁左与小说 刘震云
太平庄旧事
侦破爱情
灭鼠记
虎口遐想
人生长恨水长东
怀旧
当我们老了
庐结西郊
老了以后怎么办?
死了以后什么样?
假如被敌人抓住
假如生一场大病
闺秀诗与流行歌
谁能快乐而自由?
梦想未来,也梦想过去
也曾纯情
徐霞
小晴
欣然
小珊
就这几位大腕儿
马三立的“文哏儿”
敌台里听到侯宝林
马季说,我要买我是孙子
姜昆遇险记
侯耀文的“包袱”
外一篇 王朔的活法
话说相声
年轻的相声
贫民艺术
旧艺术之革新
生命在于幽默和讽刺
人生无价值,题材有禁区
一九九八之《特大新闻》
横竖是骗,何不骗人笑?
人是名人,事是大事
春晚十年
晚会的门道
没有“三翻”哪来“四抖”?
逢双大吉,逢单不利
年年难过年年过
都是小打小闹
“歌颂型”和“讽刺型”
我们不干,谁干?
不动脑子聊大天
特大新闻
我爱我家
活到七十就够了
我爱我家,他爱他家 姜昆
梁左、情景喜剧和我 英达
他在天堂看着我 梁青儿
大哥 梁欢
悲极而喜 梁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