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简介:

编辑推荐

֎ 呼唤已久的学术经典再版

֎ 一部让人看透“爱情本质”的文学批评读本,一堂西方文学名著课。

֎ 一本为“羡慕嫉妒恨”正名的书,条分缕析讲道理,哲学家向你证明,没有虚荣,就没有爱情。

什么是人的欲望?欲望源于“浪漫”的本能,还是与他人欲望的攀比?通过对《堂吉诃德》《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小说的分析,本书为读者展示出一种欲望模式的“同构性”—主体的欲望无法自发生成,主体始终摹仿着第三者的欲望。这个第三者可以置身小说行动之外,如堂吉诃德幻想中的骑士爱情,或诱导包法利夫人的浪漫小说;亦可内化于小说行动之中,如斯丹达尔和普鲁斯特的主人公,他们的欲望对象本身也是小说的人物之一。在主体和他的第三者之间,混杂着羡慕、嫉恨与竞争的情感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张力,正是这种张力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基拉尔的欲望理论及其附属概念“攀附”逐渐被后来发展起来的实验心理学所证实,成为一种影响深远并得到公认的人类心理学模型。

本书集中于对塞万提斯、斯丹达尔、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普鲁斯特五人的探讨。这五位伟大的欧洲小说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使用不同的语言写作,拥有不同的风格,并处于完全不同的文学传统之中,然而“欲望的摹仿”的结构将他们的作品集合在了一起,在这一共同的结构之上,他们呈现出超越任何差异性的极为有趣的相似。

— 勒内·基拉尔

《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摘录:

不要跟着马丁·海德格尔说什么上帝“走远了”。上帝比任何时候都近。新浪漫主义的观点和小说天才之间的差别在这里看得很清楚。新浪漫主义思想家大张旗鼓地谴责资产阶级世界崇拜官方价值和过时偶像的虚伪性,他们认为自己眼光敏锐,因而沾沾自喜,浅尝辄止。他们相信神圣的源泉已经枯竭,却从来不问一问资产阶级的虚伪究竟掩饰了什么。只有小说家揭开了官方崇拜骗人的面具,一直挖到了内中介隐藏着的上帝。普鲁斯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没有俯拾哲学家的唾余,把我们的世界解释为缺少神圣的世界,而是认为神圣遭到歪曲和腐蚀,从而使生活的源泉被一点一点地毒化。 果实的苦味掩盖了上帝的存在。(页194) 谁都觉得承诺对他者依旧真实,唯有自己享受不到上帝的遗产。因此,每个人都竭力掩盖自己的不幸。原罪不再像宗教世界那样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却成了个人的秘密,成了自称无所不能、影响无所不及的主观绝无仅有的东西,地下室人说:“我过去不知道大家的处境会一样,一辈子把自己的情况当做秘密瞒着。” 人人认为自己独自下地狱,这才是真地狱。 这种幻觉太滑稽了,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其幻觉几乎无一不支离破碎。在短暂的清醒时刻,主体发现谎言无处不在,他不再相信谎言能够持久,他觉得人人都要流着眼泪相互拥抱了。但是,他的希望落空了,连他激发起的生命也很快就害怕把秘密泄露给他者,更害怕把秘密泄露给自己。梅什金的谦恭起初似乎戳破了傲慢这副盔甲,对方心悦诚服,但是对方很快就懊悔了,宣称不想改变生活,自己能够应付一切。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意识与克尔凯郭尔的自我一样,非得有外界的支撑点才能存在。这个意识既放弃以上帝为介体,就必须依附人的介体。 基督教将人的存在引向逃避,或逃向上帝,或逃向他者。选择,永远不过是为自己选择模式,而自由则只存在于人的模式和神的模式这个基本选择之中。 灵魂热烈地投向上帝与反躬自省是不可分的,反之,傲慢的自守和惊慌地投向他者也是...

《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目录:

“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总序...................................
序 言.........................................................................
第一章 “三角”欲望..............................................
第二章 人将互为上帝..........................................
第三章 欲望的变形.............................................
第四章 主人和奴隶............................................
第五章 红与黑....................................................
第六章 斯丹达尔、塞万提斯和福楼拜作品中的
技巧问题.................................................
第七章 主人公的苦修........................................
第八章 受虐癖和施虐癖....................................
第九章 普鲁斯特的世界....................................
第十章 普鲁斯特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
技巧问题...............................................
第十一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启示录....................
第十二章 结论....................................................
再版后记................................................................
第三版说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