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误证》简介:

一桩普通案件,怎可能惊动名扬天下的神探亨利·班克林?巴黎潮热的午夜,某栋神秘别墅里,一名年轻女子意外身亡。遇害者右臂上有一道又深又长的伤口,疑似割脉。而现场竟出现四种致命之物:手枪、刮胡刀、安眠药、短刀。她在巴黎有几任新旧情人。很快,它们便对应上了不同的嫌犯……复杂的人际背后、幽暗的人性深处,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恶?

《四种误证》摘录:

听到这话,柯蒂斯纳闷自己的听觉是不是出了毛病“等一下!你说你知道凶手是谁,还能证明他就是凶手,结果你被困住了?这是什么文字游戏吗?” “不不,这就是显而易见的恼人事实。其实,知道了凶手是谁也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功绩。有一两条小线索启发我想通了凶手的身份,然后我去找证据,立刻就找到了。如果你们认为我在胡扯,不妨听我讲个相似的案子。假定你正在读一本推理小说,正读到精彩的地方,故事里有人发现了一具尸体,受害者是被勒死的,坐在靠窗的椅子上,戴着一张半截面具,房子里里所有的钟表都被转向了墙壁。故事里已经提醒你,关键的线索是受害者的口袋里有一个茶匙,而其他东西若非处于眼前这种状态,凶手也不可能得逞。你们听明白了吗?书中给出的所有线索并非用于扰乱视线,也不是为了提醒你们留意死者以前犯下的罪孽(那可是最无聊的写法),更不是出于凶手对谋杀更富‘艺术性’的策划。每一个细节都是整场谋划的必要条件。” “那么结论是什么?”布莱斯脸上露出了好奇的表情。 班克林望着他,客气地说:“我希望你能给出一个结论,或者认真研究一下罗斯·科罗奈克的案子。现在我先把这个关于面具、钟表和茶匙的故事说完。假设在书的末尾凶手被发现了——只是因为他在死者的衣领上留下了指纹,你是否会觉得被作者骗了?现实生活中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你也会像读故事一样认为受到欺骗了?你当然会感到愤愤不平。在书中,那个凶手的身份已经确认无误,他自己也承认了,可他紧接着就开枪自杀了。结果你永远都无法知道那张面具起了什么用,不明白为什么要把钟表转向墙壁,也不清楚口袋里的茶匙有什么深义。在第315页,赫然写着‘全书完’。你会怎么办?你会把作者掐死,把出版商大卸八块,把书商枪毙。不过,要我说,你何必这么大火气?你明明已经知道了凶手是谁,不是吗?”

《四种误证》目录:

第1章 召唤
第2章 罗斯·科罗奈克的最后一夜
第3章 浴室里的短剑
第4章 粉色痘痘
第5章 “稻草人”来了
第6章 透过百叶窗
第7章 消失的香槟酒瓶
第8章 关于电子钟
第9章 第二个不在场证明
第10章 打靶场的密谈
第11章 《智慧报》的犯罪学专家
第12章 班克林的情绪
第13章 野餐的可能性
第14章 三扇锁住的门
第15章 炼金术士的瓶子
第16章 梳妆台前发生了什么
第17章 “阿克恩山丘之畔”
第18章 尸体俱乐部
第19章 “三十倍才够劲”
第20章 “……走在扭曲的路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