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S. 艾略特传》简介:

T.S.艾略特,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个比起成为诗人更想成为圣徒的人;却因为无法成圣,而成了伟大的诗人。

他总是言说那些"不被言说的",在公众面具保卫之下的孤独里过着隐秘的生活。如果不是因为他是诗人,有探究并定义这种生活的需求,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了解他的生活。

他的诗从生活的酒滓里滤出一部结局早已注定的大戏,呈现的便是一部连贯的灵魂自传,诚恳,直接,比任何旁观者的考语都来得更洞明,更直指人心-——他的生活与作品就这样紧密相联,彼此创造。这部传记就基于这些由诗人亲自作出的表述,并与他实在的生活相印证。

林德尔·戈登考察了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的一生,那游走于他身上的圣徒与罪人之间的深壑。她将艾略特的生平与作品互参,以理解这位精神的求索者所经受的试炼:他的缺陷与怀疑能让一切过着不完美人生的我们找到共鸣。

"艾略特是20世纪英语文学文化中最重要的人物,这样伟大的地位,他在很短的时间、惨淡的境遇里,用为数不多的作品就已斩获。"——路易斯·梅南德Louis Menand《纽约客》

"戈登以明智的同情,穿梭于艾略特的人生与作品,带着对艾略特诗歌与戏剧无懈可击的谙熟和深刻理解,刻画出了一个精妙入微的艾略特形象。他犹如詹姆斯笔下的人物,在记忆与欲望、世俗幸福与更纯净的精神世界间徘徊撕扯。"——角谷美智子Michiko Kakutani《纽约时报》

"一部深邃、细腻、复杂的杰作。贯穿全书的是一个饱受折磨又毫不妥协的形象:他有着清教徒式的克己,在一个相对主义盛行的世俗化时代里平庸地度过一生的图景令他恐惧。他奋力前行,觉察着那'平庸的人无法感知的颤栗'。"——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纽约时报》

《T. S. 艾略特传》摘录:

艾略特对哈佛哲学系的主要不满在于它把哲学与宗教割裂开来。他渴望更丰满的哲学―智慧、洞见、启示。 自1911 年起他的衣袋里就随身携带意大利语原文的但丁,在睡前或火车上背诵其中的长段落。他在书中标出了那些后来进入他作品的句子:《地狱篇》中那句“我从未想到死神已经毁掉这么多的人”,以及《炼狱篇》里因欲望而受刑的阿尔诺· 达尼埃尔―“然后他就在精炼他的火中隐去”。但丁将成为艾略特一生中最深邃、最持久的影响,因为正如他坦承的:这位伟大诗人帮助他看到中世纪基督教的炼狱与现代生活的联系。《神曲》的整体图式比任何单个篇章都对他更为重要。对艾略特与但丁而言,通往天堂的路没有捷径:他们都必须用脚丈量地狱之深,也必须捱过炼狱之苦。

《T. S. 艾略特传》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少年楷模 3
第二章  新英格兰学生 25
第三章  哲学之外 55
第四章  试炼 99
第五章  可怕!可怕啊! 151
第六章  皈依 195
第七章  贝雅特丽齐出场 235
第八章  罪的奥秘 287
第九章  复仇女神上场 317
第十章  完美人生 343
第十一章 静默的圣女 399
第十二章 盛名与友谊 445
第十三章 先知的使命 483
第十四章 爱:陌生的名字 509
附录一  艾略特关于神秘主义的阅读(1908―1914) 553
附录二   《荒原》断章日期的确定 557
附录三 关于《荒原》(1922)与《尤利西斯》(1922)的札记 563
附录四 《蓓尔嘉德》速写诗与《大教堂谋杀案》(1934―1935) 567
附录五   《家庭团聚》成稿始末 571
致谢 575
传记参考文献来源 581
索引 605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