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的艺术》简介:

未读·思想家 | 2000年回忆录,千万种私密人生

走近回忆录,走近介于揭露内心和粉饰内心之间的艺术

◆ 回忆录和自传,是一种介于揭露内心和粉饰内心之间的艺术,有着独特的魅力。本书可谓是回忆录和自传这种文体本身的“传记”,不论是古罗马时期的战记,还是当代的名人回忆录,从古至今,纵观回忆录这种文体的前世今生,揭开自传体作品的文学密码。

◆ 对西方具有代表性的自传体作品进行深入剖析,不论是卢梭、富兰克林、格特鲁德·斯坦等人的作品,还是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班扬的《天路历程》,乃至《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大卫·科波菲尔》《简·爱》……在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中,充满了自传元素,从中可以探索回忆录和自传的文化渊源。

◆ 作为一种“个人史”,回忆录和自传如同人类历史的微观细胞,也具有一定欺骗性。记忆是否可靠?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又如何向他人讲述自己?回忆录和自传与真实的一生之间到底会有多少距离?这种文体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人们希望自己呈现给他人的样子。在回忆录和自传的世界里,相比于语言说出来的部分,语言之外没有被说出来的部分,更有趣味,也更值得思考。

《伪装的艺术》摘录:

自传和回忆录迅速且极具戏剧性地打开了局面,作者身份更加大众化,作品主题更加自由化,人们形成了对坦诚的期望。伴随着这些变化,人们对自传和回忆录的形式也有了一些新的期待。 自奴隶叙事以来,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期待自传能够成为一种证据,去照亮苦难、揭露恶行,更宽泛地说,去推动某项事业的进步。不管是在一场战争中存活、忍耐种族歧视,还是与自己的内心或家中的恶魔对時,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成了一种时代潮流。 当某种东西价值很高又相当容易制造时,造假者一定会迅速出现。回忆录也是如此。对一个没有太多良知,又有着较好的想象力、文学技巧和调查能力的人来说,写出一部假自传并不难。写作完成之后,再加上一些狡猾和欺诈,这样去做营销就更容易了。读者难以找到可疑之处,更何况人类天生就容易相信别人。有上百项心理学实验显示,当被试者面对说谎者和讲真话者时,他们只能识别出54%的说谎者,这基本上就和抛硬币之后猜中正反面的概率差不多。总体来说,相信别人可能是件好事,但也会让我们更容易受到伤害。

《伪装的艺术》目录:

目录
前言:以定义的方式
第一章 回忆录的世界:2007年
第二章 回忆录的起源
第三章 属于我们的自传时代
第四章 与此同时,在大西洋彼岸
第五章 真实、回忆与自传
第六章 杰出的维多利亚时代自传
第七章 百分百美国人
第八章 现代主义者和电影明星
第九章 乐观一点:20世纪中期的回忆录
第十章 自我之歌
第十一章 真相与结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