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简介: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04)——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有刘瑜专文导读“重读福山之一:历史的漫长终结”。

随着“冷战”结束,狂乱的二十世纪终于趔趔趄趄走到终点,福山重提过去几个世纪来伟大哲学家提出的问题:人类历史是有方向的吗?如果是有方向的,它将通向什么样的终点?相对于“历史的终结”,我们正处身在哪儿?

在本书中,福山提出,有两大力量在共同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前进,一个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逻辑,一个是黑格尔—科耶夫所谓的“寻求承认的斗争”:前者驱使人类通过合理的经济过程满足无限扩张的欲望,后者则驱使人类寻求平等的承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股力量最终导致各种专制暴政倒台,推动文化各不相同的社会建立起奉行开放市场的自由民主国家。紧随而来的问题是,在“历史的终结处”,政治经济的自由平等,是否能够产生一个稳定的社会,让生活在其内的人得到“完全的满足”,抑或,“最后的人”被剥夺了征服欲的出口,不可避免地导致他们冒险一试,让历史重返混乱与流血状态?

福山对这些终极问题的当代思考,既是引人入胜的历史哲学教育,又是对人类社会及其命运这些最深刻问题的发人深思的探寻。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摘录:

极权主义政府希望通过控制新闻媒体、教育和宣传来改变人的信仰和价值,由此来重塑苏联人自身。这种控制向下扩展到每个人最私人、最亲密的关系,比如家庭关系。少年帕维尔·莫洛佐夫( Pavel Morozov)向斯大林的警察告发自己的父母,为此,多年来被政府树立为苏维埃儿童的楷模。用米哈伊尔·海勒( Mikhail Heller)的话来说:“随着社会系统地、有序地被原子化,构成社会结构的各种人际关系一一家庭、宗教、历史记忆、语言——都成了控制对象,个体的亲密关系要由其他人来选择,并要得到国家的批准。” 肯・凯西( Ken Kesey)1962年出版的小说《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为极权主义的抱负提供了一个例证。小说围绕的是精神病院的病人,他们在残暴的大护士的监视下过着幼稚无聊的生活。小说主人公麦克墨菲( McMurphy)试图通过打破精神病院的规则来解放他们,最终带领病人们奔向自由。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他发现所有病人都是自愿待在里头的;他们都害怕外面的世界,因而情愿被监禁,与大护士保持着一种安全的依赖关系。所以,这就是极权主义的最终目标:不只是剥夺新苏联人的自由,而且要让新苏联人为了安全而害怕自由,哪怕在没有强制的情形下也会肯定锁链下的幸福。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目录:

导 读 历史漫长的终结 / 刘瑜
新版序 民主依然挺立在“历史的终结”处
代序
第一部分 旧题新问
第1章 我们的悲观主义
第2章 强权国家的缺陷(I)
第3章 强权国家的缺陷(II)或,在月亮上吃菠萝
第4章 世界范围的自由革命
第二部分 人类的古老时代
第5章 普世史观念
第6章 欲望的机制
第7章 大门口没有野蛮人
第8章 无止尽的积累
第9章 录像机的胜利
第10章 在教育的国度
第11章 已然回答的老问题
第12章 不存在没有民主人的民主
第三部分 寻求承认的斗争
第13章 最初,一场为了纯粹名誉的决斗
第14章 最初的人
第15章 保加利亚假期
第16章 红脸颊野兽
第17章 激情的兴衰
第18章 主人与奴隶
第19章 普遍同质的国家
第四部分 越过罗陀斯
第20章 冷酷怪物中的最冷酷者
第21章 工作的激情起源
第22章 不满的帝国与顺从的帝国
第23章 “现实主义”的不现实性
第24章 无权者的权力
第25章 民族利益
第26章 走向太平洋联盟
第五部分 最后的人
第27章 在自由王国里
第28章 没有胸膛的人
第29章 自由与不平等
第30章 十足的权利与非十足的义务
第31章 无边的精神之战
附录:“历史的终结”之后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索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