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宗派》简介:

关于“佛家宗派”,可以说,大乘佛学在印度没有发展得那么复杂,大别而言只有两派,即是空宗和有宗,亦称为“中观宗”与“唯识宗”。 佛学传播到汉土,却发展为十个宗派,即小乘的成实宗与俱舍宗,大乘的净土宗、禅宗、律宗、华严宗、天台宗、法相宗(慈恩宗)、三论宗和密宗。每宗都有不同的宗义。因为所根据的经论不同。 本书所介绍的,即是上述的各宗派,只不过将“中观宗”代替了“三论宗”,因为“三论宗”所研究的即是“中观”思想,而汉土佛家研究“中观”,不如印度佛学之精,是故便不谈“三论宗”,改为介绍印度的“中观”学说。 全书内容包括佛家宗派和佛经故事新编两部分

佛家宗派

第一章 绪论

佛家宗派 / 佛教诸宗的成立

第二章小乘

小乘俱舍宗 / 小乘成实宗

第三章大乘

大乘净土宗 / 大乘禅宗 / 大乘律宗 / 大乘华严宗 / 大乘天台宗 / 大乘法相宗——唯识宗 / 大乘法性宗——中观宗 / 大乘密宗

附录一 / 禅——智慧的喷泉

附录二 / 藏密的见地与修持

附录三 / 佛教与经济

佛经故事新编

鸟听婆罗门 / 驹那罗眼 / 阎浮商人 / 象护 / 摩登女 / 王女牟头 / 鹿女 / 弃老国 / 伽罗的咒 / 目连试法 / 比丘愚 / 顶生王 / 马推磨 / 猫儿问食 / 丑婢破瓶

附录一 / 佛经俗讲与小说

附录二 / 佛教传播与中国戏曲

附录三 / 故事怎样 / 改变为小说

《佛家宗派》摘录:

那时,天竺国的王,名叫阿育王。这位国王在历史上素有贤名,国家自然治理得很好。政府不出现赤字,烟和酒就不会一年涨两次价;照明用的油膏不会指定商人专利经营,就没有人敢说因为要扩充营业缺少资金,故把油膏的价钱涨百分之三十;王没学过文明的律例,人若犯罪,他就只照老百姓的心愿去处理;王不懂得民主,故不知道组织种种委员会去发表长长的调查报告书,来说服他治下没知识的义民。……总之,王不做那些高级学者和高薪人士调查研究之后提出来的革新或创意,老百姓既蠢,也就觉得是太平盛世了。 每当太平盛世,天竺国就会出现一种象征祥瑞的鸟,名叫驹那罗。这种鸟的美丽,不在五彩的羽毛,也不在窈窕的身形;不在婉转的歌喉,也不在曼妙的舞姿,因为这一切尽管美,但倘和它的眼睛相比,则只觉所谓美无非是庸俗。驹那罗的眼如一道湛深的溪泉,于清光澈处,可以唤起灵魂的迷梦。倘有美女敢于和驹那罗鸟的目光接触,她将于一弹指间,即在心头涌起自己种种不为人知、更不欲为人见的不净与丑陋。 就当阿育王盛年时,驹那罗鸟出现于国境了。更凑巧的是,鸟出现那年,王的妃莲华夫人也为王生了一位王子。这王子相好如美妇人,肢体端正,最使王欢喜的是,王子的眼竟如驹那罗鸟,眼形如是,眼神也如是,小王子虽在襁褓,那双眼睛竟仿如已夺尽天地间的神采而成熟。正因这样,阿育王就把王子命名为驹那罗眼。 平平安安,驹那罗眼长到十六岁。这已是天竺国人结婚的年龄,王便为他娶了一位妃子,名叫真金鬘,因为她的头发长且金黄,梳掠时披散下来,有如黄金线织成的彩鬘。 有一天,自己也觉得幸福的阿育王,把驹那罗眼叫来,父子两人一同到鸡头摩寺去顶礼。寺原是京城有名的寺,更有名的是,寺中有一着名的比丘,名叫夜奢上座。这位上座虽不会替生人拜佛祈福,也不会替死人诵经超度,但却深明哲理,人倘有疑难如死结,夜奢上座的语言便如快刀;人倘没有疑难而自己只感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