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足的世俗社会》简介:

★世俗研究前沿之作。揭示信仰迷思,为世俗幸福正名★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丹麦和瑞典社会为主要研究对象。作者基于一年多的实地居住考察,深度访谈了近一百五十位不同年龄层次和教育背景的对象,得出一个核心观点:宗教观念淡薄的世俗社会不仅可能存在,而且完全可以做到温文尔雅、令人愉悦,给人们带来自足、幸福的生活。朱克曼认为,社会的高度发达与宗教并无关联,宗教的影响可以为社会带来医疗和教育的发展,但是同样有可能带来混乱、紧张和暴力。

【名人评价及推荐】

过去二十年的黄金时期,在世俗研究这个新兴的领域,朱克曼一直身处前沿。从《自足的世俗社会》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个中原因:行文精致,引人入胜,既依靠深厚的学养,又不乏睿智的思想。这是典型的朱克曼式作品。

—— 斯蒂芬·布利万特,英国圣玛丽大学学院神学与宗教社会学教授

大多数美国人坚信,对上帝的信仰是文明社会的基石。《自足的世俗社会》表明,这无非是一种听了让人受用的美国式奇想。如果发现当今大多数丹麦人和瑞典人竟如此不受宗教之累,就连身处美国的无神论者也会感到惊讶吧。对另一种世俗现实的这一瞥,既令人谦卑,又鼓舞人心——来得太是时候了。朱克曼的研究确实不可或缺。

——萨姆·哈里斯,《纽约时报》

【编辑推荐】

说到北欧,你可能会想到安徒生的童话,想到美人鱼的故乡,想到在各种发达程度、幸福指数和廉洁程度排行榜上,丹麦和瑞典总是位居前列,那里似乎是一片无忧无虑的乐土。你可能想不到的是,那里总体上是一个世俗社会,宗教信仰淡薄。那里的多数国民虽不愿自称“无神论者”,却也并不相信存在着一位人格神。他们可能会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但仅仅是仪式性的,是在遵循一种文化传统。

的确,宗教有许多积极作用,比如提振人心、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教人宽厚仁爱;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极端的宗教势力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制造着动乱、纷争甚至杀伐。这本书并不是想说,没有宗教信仰必然会使社会和谐、繁荣,而只是说,宗教的缺失并不构成障碍,由此否定了一种极端的说法:“没有宗教信仰,社会必将灭亡。”

《自足的世俗社会》摘录:

在以宗教为荣的美国,枪支泛滥(尤其是手枪和半自动杀伤武器),刑法制度苛刻严厉,死刑每周都会实施,吸毒者被当成罪犯,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和孕妇缺少基础的医疗保障,数以百万计的老人无依无靠,工人薪酬低廉、工时过长,精神病患者流落街头、任其病情恶化,贫困率在工业化民主国家中处于最高水平。但是,在宗教氛围淡薄的丹麦和瑞典—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是无神论的两个国家—找不到枪支,刑法制度相当人性化,宽大而又具有修复功能,死刑早已被废除,吸毒者被当成需要药物和心理治疗的人,男人、女人和儿童都有优良的医疗保障,老人受到精心照料,工人薪酬丰厚、工作量合理,精神病患者得到一流的治疗,乡村地区的贫困率在工业化民主国家中处于最低水平。我对此感到无比困惑。

《自足的世俗社会》目录:

致 谢
引 言
第一章 没有上帝的社会
第二章 延斯、安妮和克里斯蒂安
第三章 死亡的恐惧和生命的意义
第四章 莱娜、桑尼和吉特
第五章 世俗化状态
第六章 为什么?
第七章 多尔特、劳拉和约翰妮
第八章 充当文化角色的宗教
第九章 回到美国
附 录
注 释
参考文献
索 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