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巴赫》简介:

本书是阿尔伯特•施韦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为音乐大师巴赫书写的一部传记。它是西方音乐研究中的必读巨著、经典,甚至,它是一座里程碑。迄今,它已被译成10余种语言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

施韦泽的《论巴赫》为历代的巴赫研究者所青睐,深受专家们的好评。该书在美学理论与实践两端皆具有极高价值,为诸多巴赫研究中的晦涩地带带来曙光。作者论证了巴赫作品的来源、他的管风琴作品、受难曲和康塔塔,分析了巴赫乐思中的图像化倾向,引导人们重新调整对音乐美学的总体观念。此外,施韦泽对巴赫作品的正确演奏方法进行了推敲与讨论,尤其为该领域带来了新曙光。本书的出版将填补国内巴赫研究中长期存在的极大空白。

毫无疑问,施韦泽的《论巴赫》是整个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巴赫巨作。

——C.伍尔夫(莱比锡巴赫档案馆前馆长,哈佛大学音乐学教授)

这是一本经典名著——两位伟人,一位是音乐家,另一位是哲学家和宗教学家,他们代表了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人文传统,而后者研究前者,其心得远远超过一般水平。译者也是学问渊博的年轻学者,精通音乐和文学,相得益彰。此书值得精读。

——李欧梵(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

《论巴赫》摘录:

没有任何作品比《平均律钢琴曲》更能让我们理解,艺术是巴赫的宗教。他并不像贝多芬在奏鸣曲中那样,直接描述灵魂的情状,也没有目的明显的奋斗与挣扎,他在用一种高于生活的精神去描绘生活的现实,这种精神的深处其实是最激烈的情感冲突——暴怒的悲伤和热烈的狂喜——这正是灵魂卓越的基本表现。这是这种精神,让满载悲伤的降E小调前奏曲(第一卷)和无忧无虑的G大调前奏曲(第二卷)同样光彩照人。一旦人们能感受到上述那种绝佳的静谧,就能体会到巴赫用奥妙的音乐语言表达的这种神秘的精神——它能述说所知的一切,也能感受生活的现实,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和光同尘,物我兼忘,也正是这种精神,让巴赫和那些最伟大的灵魂一道,接受我们的感激。

《论巴赫》目录:

关于本书版本问题的说明 / 1
中译本序:巴赫、瓦格纳与施韦泽的历史因缘 / 1
自序 / 1
序言 / 1
第一章巴赫艺术的诸根源 / 1
第二章众赞歌歌词的起源 / 4
第三章众赞歌曲调的来源 / 15
第四章宗教仪式中的众赞歌 / 25
第五章巴赫以前的众赞歌前奏曲 / 38
第六章巴赫以前的康塔塔和受难曲 / 47
第七章从埃森纳赫到莱比锡 / 87
第八章巴赫在莱比锡 / 100
第九章相貌、天性和品格 / 130
第十章艺术之旅,评论家和友人 / 146
第十一章作为艺术家和老师 / 161
第十二章死亡与重生 / 191
第十三章管风琴作品 / 227
第十四章管风琴作品的演奏 / 254
第十五章键盘作品 / 277
第十六章键盘作品的演奏 / 300
第十七章室内乐与管弦乐作品 / 336
第十八章《音乐的奉献》与《赋格的艺术》 / 364
第十九章巴赫与美学 / 374
第二十章诗性的音乐与图画性的音乐 / 380
第二十一章巴赫作品中的文字与音乐 / 395
第二十二章众赞歌的音乐语言:图像性与象征性的表现 / 421
第二十三章康塔塔的音乐语言 / 439
第二十四章阿恩斯塔特、米尔豪森、魏玛与科腾时期的康塔塔 / 488
第二十五章1723年及1724年的莱比锡康塔塔 / 513
第二十六章《马利亚尊主颂》与《圣约翰受难曲》 / 530
第二十七章1725年至1727年间写作的康塔塔 / 550
第二十八章《葬礼康塔塔》与《圣马太受难曲》 / 568
第二十九章1728年至1734年间的康塔塔 / 595
第三十章世俗康塔塔 / 622
第三十一章经文歌与歌曲 / 654
第三十二章神剧 / 660
第三十三章弥撒曲 / 668
第三十四章1734年之后的康塔塔 / 684
第三十五章论康塔塔与受难曲的演绎 / 730
译后记 / 800
人名索引 / 805
巴赫作品索引 / 813
巴赫协会版全集康塔塔目录 / 822
· · · · · ·